金风吹落片片树叶,吉林长春的新民大街即将换上斑斓“秋装”,迎接“双节”游客。
持续上新的新民大街再次更新,迎来特殊的“新成员”。9月30日,由中车长客股份公司打造的全国首列氢能文旅列车“氢春号”亮相新民大街。
技术逐新,氢能列车创新绿色出行
“‘氢春号’是全国首列氢能文旅列车。这不单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升级,更是为现代化城市交通出行量身定制的绿色经济系统解决方案。”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总体研发部副部长郑恒亮,在列车旁详细解读其技术定位。
列车内置氢能动力系统,无需外部供电设施。“氢能列车的优势显而易见。建设周期短、成本低,最重要的是实现了真正的零碳排放。”郑恒亮语带自豪。
位于长春市的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长期深耕轨道列车领域。一列列“复兴号”从这里驶向神州大地,一辆辆轨道列车从这里运往多个城市,承载起交通运输重任。
近年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攀高逐新,在不同动力领域持续探索。在氢能领域,研制出氢能市域列车、氢能有轨电车、氢能单轨列车等一系列氢能产品。
“氢春号”列车。石天蛟摄
文旅创新,复古造型提供个性化体验
以氢能为“芯”,列车却披上了“复古”外衣,设计颇具风味。
列车外观呈墨绿色和黄色的“双拼色”,车头鎏金的“氢春号”三字,融合“氢能源”和“长春”之名。“列车以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新民大街建筑群为设计灵感,外观融合历史文化与时代风貌,兼容复古元素和现代美学。”郑恒亮介绍。
步入车厢内,回纹雕栏、玻璃彩饰、弧形穹顶……多处装饰融入传统元素,座椅和地板则体现长春市“市花”君子兰的墨绿色元素,并在部分地方放置了复古壁灯与留声机。
不止装饰见巧思,更有服务花心思。列车融合茶室、咖啡厅功能设计,设置演艺、餐吧、交流等区域,可提供便捷舒适的个性化出行体验。
长春市民蔡红玉首次登上列车,便兴奋地拿着手机拍照,“车厢里像个小茶室,既舒服又有特色,有里有面,真好!”
“氢春号”示范段从红旗街欧亚商都到海洋公园,全长777米,串联起这有山、红旗街欧亚商都、桂林路等城市地标。
“‘氢春号’处在新民大街这个‘城市会客厅’,能更好发挥文旅功能,为市民游客提供有记忆点的新鲜体验。”长春公交集团电车公司经理王彦春说。
“氢春号”车厢内部。石天蛟摄
文化更新,轨道列车连接城市记忆
“氢春号”缓缓驶向红旗街商圈,不远处,54路有轨电车城市正从红旗街开往城市另一侧。
两种不同动力形式的列车,共同唤醒市民的城市记忆。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有轨电车便穿梭在长春。从“哐当哐当”的列车驶来,到如今54路有轨电车平稳运行,在长春,有轨电车不仅仅承担着运输功能,更是一张流动的“城市名片”。
如今,“氢春号”的亮相,为城市增添一笔科技与人文交融的亮色,以新动力、新技术、新体验,延续、更新轨道列车的文化。
“氢春号”在新民大街亮相。石天蛟摄
“‘氢春号’这名字好,既有氢能源的科技感,又带着长春的亲切味儿。”长春市民刘秀荣,是轨道列车的老乘客。“有轨电车承载着不少美好记忆。这次见到新推出的氢能文旅列车,打心底高兴,感觉是一种城市文化的传承与更新。”
“我们希望更多市民游客近距离了解长春的轨道列车历史,感受长春的独特城市文化魅力。”王彦春说。
不久后,“氢春号”将常态化运行,进一步畅通新民大街、红旗街和桂林路商圈的连接。
列车缓缓穿行于新民大街和红旗街商圈间,消费的活力、文旅的热度,在这道新鲜风景线中奔涌。
来源:人民日报
初审:刘星彤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