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起初或许是奔着一顿物美价廉的饭菜而来,但最后带走的,却可能是对公共机构的另一种更柔和的印象
国庆假期才几天,一些政府食堂已经被蜂拥而至的游客吃“爆”了。
据媒体报道,10月1日至10月8日,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再次对外开放,重点推出“渝味360碗”系列美食。在10月1日,仅当天中午就有2700人用餐,食堂蒸了86盘米饭,用了550斤米,卤鹅250斤提前售完;当天全天,食堂准备了荣昌猪肉650斤,蔬菜2000斤,以保障游客用餐顺利。
除此之外,今年国庆期间,湖北黄冈黄州区委机关食堂首次向全社会开放,提供自选套餐和桌餐2种供餐模式;安徽淮南市八公山区政府食堂也打破“围墙”,于10月1日至10月8日向公众开放……
↑图片来源:荣昌融媒
这些措施取得的效果都不错,不少政府食堂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欢迎,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性价比。就像在荣昌区政府食堂就餐的一网友所说,“我们点了9份小菜,一共只花了58元,3个人吃,人均还不到20元”,价格相当实惠。而且政府食堂往往还会拿出当地“看家菜”,作为文旅宣传的一部分,想必口味也很讲究。这些,都会在这个假期里显得格外有吸引力。
性价比当然不是全部。实惠的餐厅不少,但政府食堂的开放,却有一种打破神秘感的意味。作为政府办公场所,很多人并不知道其中细节。现在哪怕只是开放了一角——食堂,这依然能让人感到某种象征性意味。
由此食堂不再只是机关大院的工作细节,而是以一种共享的姿态融入公共空间。在节假日这个节点,政府主动让渡一部分资源,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也传递出一种亲近感。通过餐桌、饭菜,政府把公共服务与百姓日常连接起来,满足了很多人一探究竟的心理,这本身就是一种“软性的治理”。人们起初或许是奔着一顿物美价廉的饭菜而来,但最后带走的,却可能是对公共机构的另一种更柔和的印象。
也因此,开放的名单可谓越来越长。有的在这个国庆新近加入,有的则是继续保持,还有的则开放了党政机关停车场等。无论是哪种形态,总能在这个节点引发围观。这说明这种措施满足了社会的期待,也真真切切地提升了机关单位乃至一个地方的形象,收获了非常具体的效果。
总之,机关单位这类提升当地文旅吸引力的努力,让游客在看山看水之外,还能在一顿饭里体会到真切实在的人情味,感受到公共资源的低姿态。这不只是“宠客”,更是开放思维下地方治理的一次生动实践,也印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地方实实在在地为游客提供便利与实惠时,就一定会收获人们用脚步投出的信任票。
当然,节日里的热闹固然可喜,但更值得期待的是,这样的共享能否走向常态。政府食堂的开放,让人们看到公共空间可以更亲近、公共资源可以更透明。如果这种“试点”不只是节日福利,而能延伸到更日常的公共服务,那么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游客的一顿好饭,而是更长久的认同。
换句话说,真正的考验并不在于一次假期的“爆火”,而在于能否把这份热情转化为长效机制,成为地方治理生态的一部分,这些值得探索,也值得期待。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