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延安市财政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就业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陕西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聚焦资金保障、制度构建、精细管理三个关键环节协同发力,打出稳就业、促创业的政策“组合拳”,全力支持全市就业大局稳定和质量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强化资金保障,筑牢就业创业“硬支撑”
坚持以资金投入夯实工作基础,确保就业服务有力度、有温度。一是扎实推进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围绕特色技能培训、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任务持续发力,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逐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共就业服务“延安做法”。截至目前,已下达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1.1亿元,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经费保障。二是积极争取就业补助资金15892万元,精准用于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创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等核心领域,为就业服务能力迭代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优化制度设计,明晰政策落地“路线图”
着力构建规范透明、全程可控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一是联合市人社局实施全流程资金管理,及时足额拨付项目资金,并将所有支出通过“陕西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动态录入、全程留痕,确保资金使用规范、票据齐全、审批严谨。二是会同市人社局印发《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实施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围绕“强服务、提技能、稳就业、做示范”核心目标,细化为3大类12项具体任务;同步出台《项目服务规范》,明确责任分工与进度节点,构建起目标清晰、过程可控、结果可评的闭环管理机制,为项目精准落地提供了清晰路径。
深化精细监管,提升资金使用“含金量”
坚持监管与绩效并重,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一是加强资金使用全程监管。通过开展财经法规和资金管理专题培训,引导项目单位规范节约高效使用资金;强化财会监督与审计协同,实现对示范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督,坚决守牢资金安全“底线”。二是强化事前绩效引导。在项目立项和预算编制阶段,即指导单位科学设定清晰、可衡量的绩效目标,加强绩效目标审核与论证,从源头上提升项目谋划质量,推动资金投向更加精准、结构更趋合理。三是实施全过程绩效跟踪。加强对项目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纠偏,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提升,确保就业政策落地见效、惠企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