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实习生 黄梦媛
通讯员 况昕昀 全悦敏
10月22日,武汉滨江数创走廊的秋阳里,300米高的武汉阿里中心T1塔楼与江水相映。
随着启动屏在众人的期盼中点亮,这座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的智慧产业社区正式完整开放——湖北省跨境电商产业园、滨江数创走廊政务服务站也同步揭牌,2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标志着阿里巴巴在汉“一总部+多中心”格局从蓝图变为现实,全产业链生态完成全面聚集。
当天阿里巴巴集团携旗下菜鸟、钉钉、飞猪、高德、本地生活等业务集中“入伙”。
“从2021年4月开工到今天全面开园,我们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一年。”阿里巴巴有关负责人在活动现场感叹“武昌速度很惊人”,作为武昌区聘任的招商大使,他手中的项目进度表上,清晰标注着项目的关键节点:2024年11月,亲橙万象汇开业,2025年5月华中总部入驻,如今T1-T2塔楼全面投用,“这更加坚定阿里重仓武汉的信心。”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春洋认为,这是武汉产业向高级化发展的典型案例,阿里中心开园后,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电商平台等企业聚集,助推武汉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布局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等产业
阿里巴巴有关负责人透露,武汉阿里中心将聚焦“新消费”和“新科技”两大核心方向,面向社会创业者和创新企业开放入驻。
去年11月,亲橙万象汇作为项目商业配套率先开业,着重“品质化”“年轻化”和“体验社交”,吸引了包括餐饮、超市、运动休闲等超过200个品牌入驻,目前已成为园区办公人群和周边市民的日常购物和休闲娱乐首选。
2024年12月举行的武汉投资促进大会上,阿里巴巴专门致信感谢武昌区:在一批“零号员工”的协同推进下,阿里巴巴华中总部项目整体交付时间提前了一年,企业既体会到项目建设的“武昌速度”,更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武昌温度”。
今年5月,阿里巴巴华中总部也正式入驻武汉阿里中心,阿里巴巴旗下淘天、云智能、国际数字商业、菜鸟、钉钉、飞猪、高德、本地生活和虎鲸文娱等多个业务实现聚合办公,阿里巴巴在鄂形成了“一总部+多中心”的发展格局。
除了阿里巴巴自有业务之外,武汉阿里中心也将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根据武昌区政府的产业规划,武汉阿里中心未来重点布局跨境电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持续吸引高端人才和优秀企业入驻。
当天,湖北省跨境电商产业园和滨江数创走廊政务服务站正式落地,同步揭牌的还有“亲橙空间暨校友创业基地”。
武汉阿里中心负责人介绍,将以阿里巴巴速卖通业务为核心,围绕数贸电商、数字经济、跨境物流等产业,提供政策辅导、出海培训、产业交流等机遇,助力企业“跨境扬帆”。
据了解,目前已有近40家来自各领域的优秀企业入驻武汉阿里中心,包括专注跨境电商的尚睿科技,深耕国际在线教育的研课教育,以及字体设计领域的头部企业,其中多家企业都是“楚商回乡”创业的代表,现场参与了武昌区金秋投资促进大会项目的集中签约仪式。
首月仅需500元即可租赁一个工位
在滨江数创走廊政务服务站之外,武汉阿里中心还计划邀请徐家棚街道商务社区、江城红领驿站入驻,为入驻企业和创业者们,打造包括政务服务、企业展示、交流互动等场景在内的一站式服务空间。
阿里巴巴有关负责人介绍,强大的生态力量和完善的企业服务体系是阿里中心的两大特色,“我们已经沉淀出‘空间、企业、产业’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小到企业入驻装修、工商财税法咨询,大到人才招聘服务和企业的投融资对接等,我们了解各种类型的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和最需要的资源,所以可以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陪跑服务和支持。”
在园区的各项服务之外,武昌区政府还在现场发布了人才政策和拨转股政策,持续吸引武汉乃至全球的人才及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个人创业者和成长型企业,武汉阿里中心还创新推出了“Y/OUR SPACE”共享办公空间,据介绍,首批入驻的阿里校友、阿里生态企业和大学生创业者,首月仅需500元即可租赁一个工位,不仅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大厂顶配款”办公硬件,还可以获得完善的企业服务和阿里生态资源,未来还将不定期举办各类路演和沙龙等活动,让创业者彼此之间产生互动和链接,让创业之路不孤单、更不平凡。
在现场举行的金秋投促大会上,武昌区集中签约哈啰出行华中总部落子武昌,阿里云通义大模型赋能荆楚机器人产品研发等20余个重点项目,涵盖人工智能、跨境电商、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既有阿里生态链企业的深度布局,也有返乡企业的积极参与。
为何重仓武汉?区位、营商环境与生态的共振
近7年来,武昌区的GDP实现三级跳突破2000亿,数字经济占比达50%。
实际上,武昌区的发展与阿里巴巴在汉深度布局是相辅相成的。
作为华中交通枢纽与科教重镇,加上“无事不到、有呼必到”的营商环境,这正是阿里看中武汉的重要条件。2015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与湖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作为首义之区,武昌区迅速结合自身优势,将潜力转化为产业动能,积极推动数实融合、加快产业转型,瞄准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以“黄鹤楼星空”计划为引领,统筹传统主导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推动数字经济、“双碳”产业等新质生产力聚势成形,“我们有底气承接高端产业”武昌区政府负责人说。
2020年9月,阿里便果断决定在武昌布局华中总部项目,原计划2026年建成投用。“阿里集团坚定加大投资,在双方的通力协作下,不仅让项目提前一年顺利交付,还陆续新增落地了天猫优品、速卖通等业务板块。”武昌区负责人说,作为对企业信任的回馈,5年多来,武昌区全方位支持保障阿里集团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发展,双方合作顺畅、高效,“我们相信,武昌有迅猛的发展势头、优越的区位条件、富集的科教资源、坚实的产业基础、有力的要素支撑,一定能为企业提供最具活力的投资平台和最广阔的创业舞台。”武昌区坚持把最好的空间、最好的地段留给数字经济,沿滨江、环高校周边加快构建“一谷一廊多带”数创产业格局。
这种“双向奔赴”在武汉滨江数创走廊碰撞出火花,阿里中心作为滨江数创走廊的重要一极,也是武昌区数字经济突破性发展的核心承载。
“阿里落户后,武汉滨江数创走廊每月约新增50家企业,1900余家企业中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占比近半。”武汉滨江数创有关负责人介绍,沿徐东大街18栋楼宇已形成“芯片设计——智能终端——数字服务”的完整链条,在他看来,阿里中心就像磁石,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
目前,阿里旗下的淘天、云智能、国际数字商业、菜鸟、钉钉、飞猪、高德、本地生活和虎鲸文娱等多个业务已经在武汉阿里中心实现了聚合办公,阿里巴巴集团在武汉已形成涵盖总部大楼、电商、物流、跨境、云计算等领域“一总部+多中心”的发展格局,“未来三年,我们要集聚100家跨境电商企业,推动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0%。”阿里巴巴集团公共事务负责人描绘的蓝图,是阿里对武汉战略地位的判断: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既是“内循环”的消费腹地,也是“外循环”的出海枢纽。
而武昌区“把最好的空间留给数字经济”的布局,更让这场双向奔赴越来越明晰:当通义大模型遇见荆楚机器人,当跨境包裹从武汉发往全球,当阿里校友带着技术与资本回汉,这座智慧产业社区,正成为华中数字经济的“新坐标”。
“从项目启动至今的5年时间里,我们与武昌区一路并肩作战克服各种困难,形成了深厚情谊和深度互信,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切感受到政企同心、专业高效、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和高效务实的政务服务。”阿里巴巴有关负责人说,阿里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武汉给了实现这个使命的土壤。他说,如今,越发觉得当初做出重仓武汉的这个决定,非常正确。
下一篇:高市早苗准备带采购清单见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