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谈牧
近来,从唱出两岸民心共鸣的《没出息》,到新华网“挑战用最美中文替换网络梗”衍生的改编歌曲,一首首魔性“神曲”凭借朗朗上口的旋律、直击人心的歌词频频出圈。这些“神曲”能跨越圈层、引发热议,核心不止于传播力,更在于其背后强大的“凝聚力”——凝聚情感、凝聚文化、凝聚社会共识。
“神曲”的“凝”,首先体现在凝聚最朴素的情感共鸣。最近,一段改编民进党民意代表王世坚质询金句的歌曲《没出息》在两岸爆红。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也点赞这首歌曲:“我们乐见这样自然、有趣、快乐的两岸民间互动交流。”上亿次浏览量的背后,是两岸民众对共同价值的认同。正如网友所言“听到歌词就破防了,这说的不就是我们的心声吗”。
更深层次的“凝”,在于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当“神曲”不再局限于通俗旋律,而是融入古典诗词的意境——比如用“星河璀璨”替代“绝绝子”,用“一寸光阴一寸金”诠释时光珍贵,原本碎片化的网络表达被赋予文化厚度,让听众在传唱中感受中文之美。此前有家长担忧孩子沉迷网络热梗会消解语言严肃性,而这类“神曲”恰恰提供了新思路:将文化元素融入流行载体,既能吸引年轻人关注,又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这样的文化传播创新,值得点赞。
如今,“神曲”已不再是“低俗”“口水歌”的代名词,越来越多出圈作品证明:流行文化的价值,从来不止于“火”一时,更在于能否成为连接情感、传承文化、凝聚共识的纽带。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神曲”涌现,既能保持接地气的活力,又能扛起“凝聚”的责任,让流行旋律成为传递正能量、弘扬中华文化的“扩音器”,真正实现“火”得有意义、“红”得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