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88岁的罗官章带着对牛庄乡无尽的牵挂和乡亲们的深情,永远离开了人世。在老人走后,女儿李秀英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父亲的工资卡上,最后的金额定格在38.83元。这一幕让人震惊不已,也让人潸然泪下。
38.83元是什么概念?在物质条件相对丰裕的当今时代,38.83元不足一顿饭钱,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本应是令人唏嘘的贫困象征,但当这个数字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罗官章的名字相连时,它却化作一面镜子,见证了老人清贫的一生,映照出共产党人最纯粹的精神底色。这位88岁老人用一生书写的故事,早已超越了数字本身的重量,因为它既是罗官章一生清贫的见证,更是共产党员信仰的丰碑。
老人是清贫的,同样也是慷慨的。难忘记,村民缺学费时罗官章随手塞出数百元,苦了自己也要帮孩子们把学费交上;难忘记,试验天麻技术耗尽数万元退休金,只为让村里的经济效益高一些,乡亲们日子过得好一点;难忘记,临终前还叮嘱子女“不收乡亲一分份子钱”……细微之下见真情,罗官章这种对自身的苛刻与对他人的倾囊,恰是“干净”与“担当”的生动注脚。换言之,当人人将财富视为人生标尺时,罗官章用一生证明,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银行账户数字的增减,而在于“慷慨”的程度、奉献的高度。
人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把时间的刻度再拉长一些,罗官章扎根基层、为民服务、克己奉公的执着精神就令人更为动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从乡党委书记到退休后重返牛庄,罗官章49年如一日扎根“宜昌小西藏”,他像一颗种子般深深扎进贫瘠的土地,为研究天麻种植技术,他穿破10双鞋在海拔2000米的山坡踩出小路,耗尽5.5万元退休金;当第一粒有性繁殖天麻种子诞生时,他推动的产业让125户村民户均增收5000元。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守,让“党员就要像一颗种子”的朴素誓言,化作改变山乡命运的力量。
念念不忘,是为百姓;初心所在,必有回响。值得一提的是,罗官章衣柜里珍藏的7枚奖章,与38.83元的工资卡形成鲜明对比。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到“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从“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到“中国好人”,这些荣誉并非来自权力或财富,而是源于他“心中有党、心中有民”的无声证言,也是他倾尽毕生践行“四有”精神时的真实写照。罗官章用一生的坚守与奉献告诉我们,有人选择用清贫丈量信仰的高度,有人甘愿做大山深处的燃灯者。这种精神遗产,远比任何账户余额更值得珍视。
罗官章走了,余额38.83元,是他人生最后的句点,却也是共产党人精神长河的起点。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人民公仆清正廉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时代模样,这是大写的“为人民服务”。同样我们坚信更多“罗官章”将继续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以平凡微光点亮精彩人生,以赤子之心诠释“像一颗种子撒在大山里”的党员担当。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楚青萱(汉江师范学院“红笔”网评团队成员)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