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日报》消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罗官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0月30日5时10分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逝世,享年88岁。老人走后,女儿李秀英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父亲的工资卡上,最后的金额定格在38.83元。38.83元,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全部“遗产”,却也是一座精神的丰碑。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罗官章用行动诠释了这句朴素的话。他干的事,看起来不大:教农民种药材、帮村里修路、给老人买药、为孩子凑学费……但正是这些“小事”,几十年如一日,把共产党人的初心写进了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他干的事,说起来也不难: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占公家一分一厘,把工资、奖金、慰问金全部投给山里人……但正是这份“不难”,丈量出信仰与诱惑的距离,标注出公与私的边界。
罗官章走了,但“罗官章们”的故事远未结束。从焦裕禄“活着没有治好兰考的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到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再到黄文秀“扎根脱贫攻坚一线,把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一代代共产党人薪火相传,铸就了“人民至上”的精神血脉。今天,我们缅怀罗官章,不仅是为了送别一位老人,更是为了接过他手中的“镰刀”“锄头”,继续耕耘在民族复兴的广袤田野上。
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学习罗官章,就要学习他“把人民装在心里”的立场,始终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学习他“干一件成一件”的作风,不搞“形象工程”“政绩盆景”,把每一笔资金、每一个项目都变成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学习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操守,慎独慎微、防微杜渐,永葆“38.83元”的清廉本色。
对全社会而言,罗官章的离去也是一记提醒: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仍有无数“牛庄乡”渴望更多“罗官章”——他们或许不需要惊天动地的英雄,但需要更多把双脚插进泥土、把汗水洒在田间的“土专家”“田秀才”;他们或许不奢望一夜暴富,但需要更多“干一件成一件”的实干家、“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
山风不语,松涛有声。罗官章走了,但他用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四个字的千钧重量。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38.83元的“清贫”,更是“清贫”背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他留给大地的,不仅是几亩天麻、几条公路,更是“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的精神丰碑。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风,从牛庄乡的1800米海拔吹来,吹进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心田;这风,从38.83元的工资卡上吹过,吹散拜金主义的迷雾,吹亮理想信念的灯塔。罗老,您放心走吧!您未竟的天麻试验,会有后来人接续;您牵挂的父老乡亲,会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越走越宽;您用一生捍卫的信仰,将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罗老,一路走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兴东(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湖南新闻奖评论类一等奖获得者)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