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据彭博社报道,阿里巴巴已秘密启动“千问”项目,基于Qwen最强模型打造一款同名个人AI助手——千问APP,全面对标ChatGPT。据悉,这是在追赶竞争对手并最终从个人用户身上盈利的更广泛努力中的关键一步。
这是年初公布3800亿投入AI基础设施之后,阿里AI战略的又一重要布局。二级市场表现上来看,11月13日午后,阿里巴巴港股股价直线拉升,盘中一度涨超5%,收涨3.32%,报162港元/股。
千问将面向C端用户
Qwen大模型的研发始于三年前。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未来几个月内,阿里巴巴将在该应用中逐步增加智能体AI(agentic-AI)功能,以支持包括主要淘宝市场在内的平台上的购物功能。由于讨论的是非公开审议,这些人士要求匿名。
据了解,此前,阿里一直将重心放在B端(企业端)AI市场,通过阿里云向各行各业提供模型API服务。基于Qwen的优秀性能和国际影响力,阿里管理层认为启动千问C端的时机已经成熟。
上述知情人士称,阿里最终目标是尝试让千问成为一个功能完备的AI智能体,这是中美两国行业的一个首要目标。这些知情人士还表明,阿里巴巴计划最终通过海外版本向全球扩张,也就是将借助Qwen模型的海外影响力与ChatGPT在海外市场竞争。
据称,在过去几个月里,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已从各部门调集了超过100名开发人员投入到这次改造中,这是今年9月宣布的额外AI基础设施投入的一部分。
此次千问的改版,是阿里巴巴迄今为止为努力从ToC(面向消费者)服务中获得收入所采取的最大举措之一。目前,阿里已加入从初创公司Minimax到字节跳动等竞争对手的行列,推出日益先进的AI模型,每一家都试图在性能上超越像OpenAI和DeepSeek这样的行业领导者。
据这些知情人士称,千问应用目前将对用户保持免费,但建立用户基础将有助于阿里巴巴未来对面向消费者的服务进行收费。除了收入之外,为移动用户创建一个一站式商店也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出其品牌。
从华为到腾讯,目前中国科技巨头正在向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前所未有规模量的资金,这些巨头纷纷加入了从OpenAI到Meta等美国同行的支出浪潮,正寻求建立和推广一种有潜力改变经济的技术。
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9月,吴泳铭概述了他自己推出新模型和“全栈”AI技术的计划,这反映了阿里巴巴既要开发服务,也要开发支撑该技术的基础设施(如芯片)的目标。
在今年9月底举办的云栖大会上,吴泳铭表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只是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据此,吴泳铭明确了阿里云的战略路径。阿里云作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将通过两大核心路径实施AI战略:第一,通义千问坚定开源开放路线,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其二,构建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超级AI云,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
吴泳铭还表示,阿里巴巴正在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根据远期规划,为了迎接ASI时代的到来,对比2022年这个GenAI的元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最新一季财报显示,2025自然年第二季度(2026财年第一季度),阿里在AI+云的Capex(资本支出)投资达386亿元,创历史新高。本季度阿里巴巴AI+云业务表现强劲,阿里云收入增长继续加速至26%,创三年新高,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责编:陈丽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