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刘艳、谭晴)2021年初,武汉市开启对口帮扶恩施州的区域协作序幕。武汉卫健系统以机制为基、人才为核、项目为要、产业为翼,与恩施州五载携手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协作桥梁,让优质医疗资源跨越山川扎根武陵山区,为恩施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机制铸魂,架起跨区域协作“连心桥”
“市州统筹协调、区县部门落实、社会合力推动”,这一贯穿五年的工作机制,成为两地卫健协作的“定盘星”。双方成立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帮扶工作专班,构建“高层引领、中层对接、基层互动”的三级联动体系。
两地卫健委签订对口帮扶协议。通讯员供图
五年来,武汉市属、恩施州直卫健部门及各级医疗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互访交流,从武汉市卫健委领导带队送医送教、调研施策,到恩施州卫健负责人经常对接、争取支持,高效互动让协作共识持续深化。
五年来,武汉市属、恩施州直卫健部门及各级医疗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互访交流,从武汉市卫健委领导带队送医送教、调研施策,到恩施州卫健负责人经常对接、争取支持,高效互动让协作共识持续深化。
武汉市第一医院与咸丰县中医医院建立医联体5年来,持续派驻皮肤科专家驻点帮扶,助力咸丰县中医医院建成规范化诊疗单元,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武汉市第一医院与咸丰县中医医院联合开展义诊。通讯员供图
从市州层面的全局谋划到区县之间的精准对接,从32家恩施州医疗卫生机构与45家武汉市医疗机构结对牵手,一张覆盖全域、衔接紧密的帮扶网络全面形成,一批长效合作典范让“阶段性帮扶”成功转型为“可持续发展”,为协作之路筑牢根基。
人才赋能,培育医疗服务“造血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五年帮扶始终聚焦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两地构建起“干部跟班+专业进修+专家驻点+技术帮带”的立体化培养体系,累计选派超300名恩施州卫健骨干赴武汉市各级卫健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进修,涵盖临床医疗、公共卫生、急救护理等多个领域。武汉市则选派近300名医疗骨干深入恩施州基层,通过教学查房、手术带教、学术讲座等方式“手把手”传经送宝。
精准帮带结出累累硕果,武汉市精卫中心为恩施州优抚医院培养精神专业临床药师,填补当地领域空白;武汉市专家驻点帮扶州妇保院,显著提升妇产儿科诊疗能力。五年来,两地开展线下、线下培训近100期次,组织专家义诊坐诊近70场,惠及群众近2万人次。
如今,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武陵山区扎下深根,恩施州医疗人才“造血”能力全面增强。
项目攻坚,补齐医疗卫生“短板项”
针对恩施州医疗基础设施薄弱、重点学科滞后等痛点,武汉市卫健系统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见效。五年来,捐赠医疗设备、帮扶资金超2000万元,涵盖急救转运设备、检验检测仪器、康复治疗器械等,10辆总价值320万元的救护车投入农村急诊急救一线,有效改善基层“缺设备、少器材”的困境。
武汉市新洲区卫健系统对口帮扶鹤峰县。通讯员供图
在专业领域协作中,各单位各司其职、精准补位。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急救中心、血液中心分别与恩施州对应单位签订对口帮扶协议,深化公共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血液保障等领域合作;武汉市中心医院指导利川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乙等医院评审;新洲区人民医院、新洲区中医院助力对口鹤峰县提升中医诊疗与综合服务能力;武汉市肺科医院针对恩施山区呼吸道疾病特点,开展专项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现场支援,恩施州结核病防治体系从治疗能力、机构协作、校园防控等多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目前,5G智慧医疗远程会诊让武汉专家在600公里外指导精准手术,基层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显著提升,“小病不出镇、急症及时救、康复在家门”的健康服务新格局加速形成。
产业融合,拓宽健康发展“新赛道”
依托恩施州“华中药库”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两地创新性推动帮扶从“医疗支援”向“产医融合”拓展。恩施道地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香连药业、时珍堂巴东药业等企业产品进入武汉医疗市场,采购份额超1000万元,搭建起“产地直达终端”的产销桥梁。
五年来,两地联合举办政企对接、产医融合活动近10次,吸引100余家医疗机构、生物医药企业参与,促成一批研发项目落地。恩施州组团参加武汉市中医药文化宣传周,紫油厚朴、板桥党参、利川黄连等道地药材与特色中医技术精彩亮相。
两地卫健委开展“产医融合”对接。通讯员供图
目前,恩施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0万亩,生物医药产业综合产值达300余亿元,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让健康帮扶红利既惠民生又促经济。
站在新的起点上,双方将继续深化人才交流、项目合作、产业融合,拓展“互联网+医疗”等协作新领域,为增进两地群众健康福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下一篇:武汉黄陂清凉寨下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