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法媒报道,一份由美国特朗普政府与俄罗斯高层私下酝酿的“28点和平计划”正在基辅和欧洲多国首都引发震动。按照目前泄露的内容,这一方案要求乌克兰割让包括整个顿巴斯在内的大面积领土,大幅裁减军队规模,放弃关键武器,并在未来不再接受外国军事援助。与此同时,美国及部分国家将承认克里米亚和顿巴斯为俄罗斯领土。作为交换,美国会向乌克兰提供尚不明确的安全“保障”。
就在方案内容被媒体曝光后,乌克兰方面作出公开回应,确认已收到美方“计划草案”,并表示愿与华盛顿“建设性合作”,预计泽连斯基将在近期与特朗普就此直接沟通。欧洲方面则强烈反对任何在乌克兰与欧洲缺席情况下拟定的安排,强调和平不能建立在基辅“被迫让步”的基础上。
01 美俄“密室外交”,绕开乌克兰与欧洲
过去几周,美俄之间围绕乌克兰局势的斡旋不断传出,但都未能真正为冲突画上句号。最新一次尝试,是由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与俄罗斯主权基金负责人、普京亲信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Kirill Dmitriev)牵头,在10月德米特里耶夫访问美国期间密谈筹划。
美国网站Axios首先披露了这份仍在打磨中的“28点计划”。据《金融时报》报道,维特科夫本周已将初步文本交给基辅,但乌克兰和欧洲均未参与制定过程。法媒形容,这是美俄在“绕过乌克兰与欧洲”的前提下,试图为整个欧洲安全格局重新划线。
这项举动恰逢乌克兰政坛风波不断:能源领域的重大腐败案导致两名部长下台,一位泽连斯基亲信在检察部门搜查前夕匆忙离职。分析人士认为,此时推出该计划明显试图利用基辅在舆论和政治上的弱势时机,对其施加压力。
02 乌克兰最新回应
乌克兰方面向华盛顿发出开放信号,表示愿意与美国“以建设性的方式”合作,以继续巩固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基辅方面还表示,预计将在未来几天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展开直接沟通。
乌克兰总统府随后在Telegram发布消息,确认泽连斯基已经正式收到一份来自美国的“计划草稿”。美方认为,该草案可能为外交进程带来新的动力。乌克兰方面则表示,泽连斯基计划在近期与特朗普讨论这一方案。
03 领土安排:顿巴斯、克里米亚“写进协议”
从目前媒体掌握的内容看,这份计划在领土问题上几乎完全采纳了莫斯科的“最大化条件”:
顿巴斯整体割让:
按照Axios的说法,乌克兰将被要求放弃整个顿巴斯地区,也就是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全部领土,即便乌军目前仍控制其中约14%~15%。
顿巴斯“非军事化”:
顿巴斯将被设为“非军事区”,理论上不得驻扎俄军,但细节尚未明确。
克里米亚与顿巴斯“俄属”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将在协议框架下承认克里米亚和顿巴斯为俄罗斯领土。乌克兰是否需要在法律层面做出同样承认,目前说法不一,有版本称“华盛顿承认,但不强迫基辅表态”。
此外,关于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有曝料提到,这两地仍在交火线两侧分割控制,乌方约掌握二成多领土,有可能在后续条款中被纳入进一步“协商割让”的空间,但具体内容未知。
对基辅而言,这样的领土安排与其一再强调的“恢复领土完整”目标背道而驰,乌方官员向法新社表示,这更像是“披着和平外衣的单方面屈服”。
04 裁军、断援、禁远程武器:乌克兰安全被“掏空”?
除了领土划分,“28点计划”在安全与军力方面同样对乌克兰提出了严苛的条件:
军队规模削减一半
《金融时报》称,美俄谈判文本要求乌克兰将现有军队规模缩减一半,压缩至约40万兵力。这被视为触碰乌方核心红线之一。
放弃部分关键武器类别
方案中写明,乌克兰需放弃某些“关键武器类别”,但目前尚未公开具体清单。对一个在前线承受持续打击的国家而言,这意味着防御能力被显著削弱。
停止接受外国军事援助
该协议规定,乌克兰未来将不得再接受任何外国军事援助。如今美国、德国、英国是其主要军援来源,法国近两年也已成为乌克兰在欧洲的重要支持者之一。
援助“归零”不仅是象征性信号,更会实质性削弱乌军补给与现代化能力。
禁止西方远程打击武器进入乌克兰
方案还要求乌克兰不得再获得能够深入打击俄境内目标的西方远程武器。此前美国内部曾讨论,通过“卖给欧洲再由欧洲转交”的方式向乌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以避免由美国纳税人直接埋单,如今这一选项也将在文本中被关上。
这些条款组合在一起,被不少观察人士视为在领土框架之外,再对乌克兰的中长期安全“再削一刀”。
05 不驻外军、俄语与教会地位
计划还涉及乌克兰内部政治与社会结构的一系列敏感议题:
禁止任何外国军队驻扎乌克兰
据报道,方案要求乌克兰承诺本国领土上不得驻扎任何外国军队。此前,一些欧洲国家曾探讨在冲突结束后派出维和或监督力量,以防冲突重启,这一思路将在协议框架下被封堵。
俄语获国家官方语言地位
按照泄露内容,协议要求乌克兰将俄语设置为“官方语言”。这是莫斯科长期反复提出的政治诉求之一,也触及乌国内关于语言与身份认同的敏感神经。
俄罗斯正教会乌克兰分支获“官方地位”
计划还拟赋予俄罗斯正教会乌克兰分支“正式法律地位”。这再次呼应了克里姆林宫多年来希望在宗教与文化层面加深对乌克兰影响的政治目标。
这些条款让外界担忧,即使在枪声暂时停歇的情况下,乌克兰也可能在制度、文化与宗教层面面临“被俄化”的长期风险。
06 欧洲强硬回击:和平不能建立在“投降”之上
对于一份在乌克兰与欧洲“缺席”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方案,欧盟与主要成员国反应强烈。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明确表示,一个可行的方案必须让乌克兰人和欧洲人参与,“这是非常明确的前提”。
法国外长让-诺埃尔·巴罗多次强调,“和平不能是基辅的投降”,并重申欧洲坚持“公正且持久的和平”,同时需要足够的安全保障,防止再次冲突。
与此同时,德国总理默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柏林共进晚餐时也就这一计划交换了意见,英国首相斯塔默临时加入会晤。多名欧洲领导人私下表示,无法接受被置于美俄“既成事实”面前,只能事后“被通知”的局面。
欧洲内部一方面开始讨论自己的“外交出路”,试图在未来美俄谈判前争取更多话语权,另一方面仍强调当前首要任务是维持对基辅的坚定支持与对莫斯科的持续压力。
07 俄军继续推进,乌西部遭遇致命夜袭
外交动作并未阻止俄军在战场上的推进。11月19日至20日夜间,乌克兰西部遭到新一轮大规模袭击。
在捷尔诺波尔,至少25人身亡,其中包括3名儿童;另有92人受伤,其中18名儿童。
乌克兰外长瑟比加表示:“这才是俄罗斯所谓‘和平计划’的真实样子。”
法国外交部在当晚回应称:“这起残酷、不可接受的袭击再次证明,俄罗斯毫无结束冲突的意愿。”
上一篇:俄国防部:已完全控制红军城矿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