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盛荣(左)帮助群众发展产业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李博 通讯员廖祥文) 近日,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出炉,湖北恩施巴东县金果坪乡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易盛荣入选。这位55岁的基层人社干部,在大山深处,用33年的坚守,用一辆摩托、一只麻布袋、一个打气筒,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初心,为群众“骑行帮办”3万余人次,行程超过18万公里。
金果坪乡,是革命老区,这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也曾是深度贫困地区。易盛荣生于1970年,对家乡的出行之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1992年,作为选调生回到金果坪乡工作时,一个念头便在他心中扎根:一定要改变“群众跑断腿”的局面。
2002年,易盛荣调任乡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负责人,他创新推出“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的“三务工作法”。一辆旧摩托车、一个蛇皮袋,成了他的“移动办公室”。张家要办社保卡,李家需交医保材料,王家想申请就业补贴……他的蛇皮袋里,最多时曾塞满100多件待办事项。每隔十天,他至少要花三天时间往返巴东县城,为群众“跑腿”办事。
“山高路远,我一个人跑腿,乡亲们就不用再跑路了。”这句朴素的誓言,成为他33年如一日的行动准则。
2023年一个寒冷的冬日,土地坪村81岁的谭丙香老人因社保卡失效,养老金取不出来,急得直掉眼泪。易盛荣得知后,立刻联系银行工作人员,顶风冒雪赶到老人家中。他像对待自家亲人一样,细心为两位老人梳洗整理,协助录制办理新卡所需的影像资料。
随后几天,他带着全乡51位有类似情况老人的材料,在县人社局和银行之间多次奔波,用4天时间办妥所有新卡。卡一到手,他又连夜返乡,第二天就骑着摩托车穿梭3个村,将新卡一一送到老人手中。
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他是空巢老人张守汉生病时的“临时儿子”,煎药喂饭、洗衣擦身,直至老人康复;他是143名外出务工人员的“贴心邮差”,精准记下他们的返乡时间,带着女儿连夜上门采集社保卡信息;他更是乡亲们信赖的“致富帮手”,结合当地实际,积极联系专家开展创业、技能和电商培训,服务全乡68家专业合作社。
2015年,易盛荣在金果坪这个恩施州偏远的乡镇,在山旮旯里架起了“互联网+人社”的服务高速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
如今,55岁的易盛荣已调任乡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岗位虽在变,但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他和那辆饱经风霜的摩托车,依然穿梭在村村寨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