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读博已然成为许多人提升自我、追求学术高峰的重要选择。当你终于通过层层选拔,满心欢喜的站在了博士研究的大门前。然而,真正踏入其中,你才会发现,这里远非想象中的那片宁静学术桃源,而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压力的战场...
从繁重的科研任务到激烈的学术竞争,从经济上的拮据到精神上的孤独,每一个环节都像是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读博,究竟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这或许是每一个正在读博或准备读博的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先来看一段无奈但又无比真实的对话,
记者问一位大爷说:“大爷,您保持年轻的秘诀是什么?”
大爷说:“每天伴随着清晨的阳光,推开实验室的大门,照料完欣欣向荣的细胞,然后打开文献,了解一下最新的科研动态,开启一天的生活。要经常参与各种学术大会和同行共享科研盛宴。当然,也要学会享受凌晨四点钟北京的氤氲“”
记者:“大爷您今年高寿?”
大爷: “28”
记者:“大爷您是干哪一行的?”
大爷: “生物学博士”
再来一个:
发冷——没了发冷——发冷——哈哈哈哈
就问你,怕不怕?
读博士最大的压力在于,你的一切目标都是那个学位,而掌握这个的权利,很大程度在导师手上。。。
你读几年,你导师说了算,工作量够了没文章,毕不了业;有了文章工作量不够,毕不了业;有了工作量和文章,导师觉得你不够,还是毕不了业……
所以这种情况下,就诞生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现象,比如近几年就有这样一系列事件:
西安交大一个博士跳河自杀;浙江大学某个博士跳钱塘江自杀;更别提还有北航陈小武性侵诸多女博士的事件。这些都在网络上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讨论。
这些极端的事件,只是博士压力极端化的一个极端表现,也可以让人侧面了解这个群体受到的压力。
反过来,工作以后,真的是轻松多了,做不完,领导不满意,你大不了拍屁股走人,但是博士拍屁股走人的,还真的少,可能是真的读博读的以为这个世界只有一条路了,毕竟执拗是很多博士的基本特征,不疯不成魔,不认真咋能做好科研呢???
虽然读博的压力,是每一个选择这条道路的人都必须直面的现实。它不会因为我们的逃避而消失,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减轻。
但正是这份压力,让我们在困境中学会了成长,在挫折中懂得了坚持。当我们最终跨越重重障碍,完成学业,回首这段充满压力的时光,会发现那些曾经让我们痛苦不堪的经历,都成为了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希望还在读博士的网友们,能够过得开心愉快,不要总想着那张学位,世界大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