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层次父母,会做三件事低层次父母,喜欢不停地“讲道理”
作者|唯康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苦恼的问题是什么?”此话一出,当即引起下面一众网友纷纷跟帖,各抒己见:
一遍遍给孩子讲道理,开始他还会听,但后来,每次好说歹说他都当听不见;一出去玩就要买玩具,跟他讲道理,他不但不听,还当众在地上撒泼打滚;孩子总是觉得我们家长像“唐僧”一样在耳边念个不停,将我们的话当耳旁风……
很多父母都会遇到孩子抵触自己的情况。
父母费尽口舌,苦心教导,换来的只是孩子的排斥,甚至将孩子越推越远。其实,教育孩子最大的难题,不是孩子资质不好,而是父母太喜欢“讲道理”。一味地给孩子讲道理,过度说教,只会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让孩子厌倦。
高层次的父母,都懂得讲道理是下下策,能用正确的方式使孩子变得更好。
01
给孩子讲道理
是最无用的教育方式
托尔斯泰曾说:“养孩子连老母鸡都会,可教导好孩子则是一门艺术。”
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子女好,然而,在教育子女时父母总会用错方法。
很多父母总是苦口婆心地讲大堆道理,希望孩子能按成人世界的道理去行事。
但是,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世界上最无效的努力,就是对孩子掏心掏肺地讲道理,你讲的道理越多,孩子越反感,越不愿意和你沟通。”
对孩子来说,行动往往比语言更有力量,它更能留下深刻的烙印。
给孩子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以爱的名义做这些更是错上加错。
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嘴上少讲道理,学着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明白道理。
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要掌握分寸,停止过度说教,才是守护孩子最好的方式。
02
不断对孩子讲道理
也是一种语言暴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皮亚杰说:
孩子看世界都是从自己出发的,而三岁之前孩子主要被右脑所控制。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就会比较感性,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只是希望能让自己内心的情绪被释放或者需要得到满足。
对于大脑尚未发展完善的低龄孩子来说,讲再多道理,他们可能压根听不懂。......
03
优秀的父母
都是“不讲道理”的
有心理学研究表示:
“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
一个人能够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
高层次的父母知道,教育并非简单的灌输和说教,更注重引导、示范和陪伴。
他们明白,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他们不会总对孩子指指点点,而是与孩子共同面对。
当孩子犯错时,他们不急于指责和批评,而是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反思。
长此以往,孩子不仅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更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而那些低层次的父母,只顾着不停地“讲道理”,最终的结果往往收效甚微。
越优秀的父母,越不讲道理,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标杆,才能引领其走上正确的路。
1.让孩子去体会道理,而不是明白道理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有一句话: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育过程中,父母切勿敷衍塞责,而是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一般来说,一味地给孩子讲道理,教育意图太明显,孩子大都只能被动接受。
有时,过于冗长的说教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若是能让孩子去切身感受,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其意义远比讲道理大得多。
2.少说“不”,多夸赞,用委婉劝诫代替严厉说教
看过这样一句话:
“每个孩子都有优秀的潜质。
只是因为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无论孩子说什么,做什么,背后都有其根源性的情感和需求的表达。
如果父母只是关注孩子的具体行为,就会忽略他们内心真正的情绪。
家长一定要明白,指责埋怨换不回明事理的孩子,爱与尊重才能让孩子成长。
当孩子产生不正确行为时,不要急着去批评教育,平淡看待孩子的行为。
对于孩子,要多夸赞,让其获得足够的信心,孩子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3.父母以身作则,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童话大王”郑渊洁老师说:
“教育孩子时,要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得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勤奋、诚实、有爱心的父母,自然会培养出具备同样品质的孩子。
真正能让孩子明白一件事应该怎么做,需要家长身体力行,用行动去引导。
如果无法给孩子树立好标杆,即便讲再多大道理,终究都是一场空。
《正面管教》中有一句话:
“只有当孩子感觉更好的时候,他才能做得更好。”
养育好一个孩子,是为人父母最有成就感的事,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世上没有哪个父母不为孩子着想,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如父母所愿地成长。
那些冷冰冰的道理,即便说得再生动,再明白,终究也只是无用功。
教育子女就是一个不断修行的过程,父母要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
唯有以身作则,尽力帮助孩子提升自我,才能成为其人生路上的引领者。
上一篇:高考化学考场应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