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对加拿大夫妇带着3个孩子来到中国,他们决定,中国普通家庭送孩子上什么学校,他们就送孩子上什么学校。如今5年过去,他们的育娃体验如何?
让孩子上国际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大卫夫妇商量后达成一致意见——中国普通家庭送孩子上什么学校,我们就送孩子上什么学校
大卫·波特是加拿大人,因热爱中国文化,于2020年3月和妻子、儿女来到中国,后应聘到湖南师范大学任教。
当时,大卫的儿子沃尔特7岁,大女儿艾米丽6岁,小女儿艾慕5岁。孩子的教育不能耽误,让孩子上国际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大卫夫妇商量后达成一致意见——中国普通家庭送孩子上什么学校,我们就送孩子上什么学校。因为这样能让孩子认识更多的中国同学,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送孩子入校、入园前,大卫夫妇担心3个孩子初到中国语言不通、肤色不同,融入集体可能有困难,但是不管怎样,都要试一试才知道。
就这样,大卫夫妇把儿子沃尔特送进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两个女儿送进长沙一家公立幼儿园。
沃尔特性格外向、开朗活泼,虽不会说汉语,但擅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善意,很快和中国同学打成一片。
艾慕年龄小,加上性格内向,去幼儿园的第一天,大卫从监控视频里看到她有些胆怯。做游戏时,没有小朋友和她一组;吃中午饭时,小朋友都离她远远的,她使用筷子笨拙的样子也让小朋友们发笑。
大卫有些着急。每次去幼儿园接女儿,他都会向老师详细了解孩子当天在幼儿园的表现。
艾慕每次回家,大卫都表扬她,说她进步很大,并鼓励她主动找小朋友玩耍。大卫夫妇还教女儿唱中文歌,让她在幼儿园唱给小朋友听。艾慕入幼儿园一个月后,终于赢得小朋友的认可,做游戏时不再孤单。
一天,大卫去幼儿园接艾慕,艾慕拿着一个纸鹤,兴奋地对大卫说:“爸爸,这是好朋友娜娜送我的,纸鹤的寓意是good luck(好运气)。”
大卫很高兴,告诉女儿中国有句古话“来而不往非礼也”,鼓励艾慕回赠娜娜一个礼物。艾慕听从建议,画了一幅画,还在上面歪歪扭扭地写上“赠好友娜娜”5个字。
娜娜收到礼物后,高兴地抱着艾慕又跳又叫。此后,两个小姑娘的关系更好了。
看小女儿融入了集体,大卫刚松口气,那边大女儿又遇到了揪心事。
那天,大卫接艾米丽放学,发现艾米丽的脸上有泪痕,忙问发生了什么。
艾米丽说,老师让大家做游戏,和艾米丽同组的一个女孩嫌她拖后腿,把她推倒了,还抢走了她的餐后水果。艾米丽告诉老师,老师批评了那个女孩。没想到,女孩受批评后怀恨在心,在卫生间碰到艾米丽,上前揪住艾米丽的头发,警告她以后不准告状,要是发现她再告状,就“收拾”她。
得知艾米丽被欺凌,大卫既心疼又着急。在加拿大,家长遇到这种事情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硬碰硬,鼓励孩子打回去;二是搜集证据,向幼儿园投诉。但是这两种处理方法在中国似乎都不太适用,因为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以牙还牙和投诉都可能让孩子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大卫想到另外一种解决方法。通过老师,他得到那个女孩家长的手机号,于是先打电话联系,后领着艾米丽登门拜访,以友好的姿态和对方建立联系。女孩的父母都是通情达理之人,再三教育女儿:艾米丽刚来中国,要多关心、多帮助她。
在大卫的组织下,两个家庭还进行了几次联谊活动,比如外出爬山等。游玩过程中,两个孩子越来越亲近,女孩不仅向艾米丽道了歉,还和艾米丽成了好朋友,在幼儿园处处维护艾米丽。
他不仅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打卡、签字任务,还规定儿子放学回家必须先做作业,等作业完成后才能做其他
沃尔特上学后,人际关系不需要家长担心,但是他的学习状况不佳。因为对他来说,语文太难学了,特别是汉语拼音不好学。
大卫的中国话讲得不错,但对汉语拼音并不熟悉,于是他请家庭教师来家里辅导儿子每天学两个小时的语文,并和儿子一起学拼音。
沃尔特学完汉语拼音,又开始学写汉字。汉字的间架结构分点、横、竖、撇、捺等,想写好汉字,须练好基本功,掌握字的间架结构。这对母语是英语的沃尔特来说,太难理解了。
他练着练着就烦了,字写得歪歪扭扭不说,还很潦草,被家庭教师批评。沃尔特觉得自己辛苦练习这么长时间也写不好汉字,太气人了!一怒之下,他把练字本撕了。
面对沃尔特的急躁情绪,大卫没有批评,而是表示理解,然后和家庭教师商量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沃尔特对学习汉字更有兴趣。为提高沃尔特的学习兴趣,家庭教师制作动画短视频,演示汉字是如何从甲骨文一步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成功吸引了沃尔特。
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时,家庭教师先把古诗翻译成英文,用英文讲解诗歌产生的背景与蕴意。讲李白的《静夜思》,老师先用动画演绎诗文内容,再结合动画讲解诗文内容。这样一来,不仅沃尔特爱上了古诗,大卫也跟着学了不少古诗。
在中国,每位家长都躲不过老师布置的作业打卡、签字等任务,“不辅导作业父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现状。
然而,这对大卫来说,并不是问题。他和妻子都是大学老师,因此对老师的严格要求非常理解。他不仅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打卡、签字任务,还规定儿子放学回家必须先做作业,等作业完成后才能做其他。不然,就要接受惩罚。
可孩子就是孩子。沃尔特调皮、好动,有时也会偷懒。一次,大卫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孩子就由妻子照看。那段时间,妻子教课任务重,疏于监督,结果沃尔特的作业字迹潦草且没有家长签字,老师不客气地在家长微信群里点名批评了沃尔特。
大卫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沃尔特的作业。他发现老师批评得对,儿子的作业确实做得质量不高,于是决定惩罚儿子——不让他参加下次的家庭日活动。妻子觉得不用这么认真,但大卫坚持说做事不认真,就要付出代价。妻子只得同意。
随后的双休日,大卫夫妇带两个女儿登岳麓山,留沃尔特在家写作业、打扫卫生。不能外出爬山,沃尔特很难过,但他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所以认真完成了爸爸布置的任务,将功补过。
让人欣慰的是,沃尔特除学语文较吃力外,其他科目都学得很好。
不少中国家长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打卡、签字看成负担,颇有怨言,大卫却觉得这并不麻烦。对儿子的作业量,他也能接受。他说,西方国家的小学教育过于宽松,孩子们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而在中国,孩子们的基础知识普遍学得更好、掌握得更牢,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业发展有更大的好处。
大卫强调,父母都要介入家庭教育,尤其是父亲,不能因忙于事业或忙于挣钱而缺位
大卫在湖南师范大学从事哲学和文学研究,对希腊文学非常熟悉。为提高孩子们的文学水平,他每周都给3个孩子讲授希腊神话。
大卫还是自然爱好者,只要不出差,每周都带孩子们到户外活动,指导他们观察动物的习性,写观察日记,制作动植物标本。长期和大自然接触,3个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开朗。
2025年,是3个孩子在中国“留学”的第5年。目前,沃尔特快小学毕业了,艾米丽和艾慕已经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的中文水平提高得很快,尤其是艾慕已经能用中文创作诗歌。
作为一名加拿大人,大卫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很深的体会和感悟。
▲大卫给中国孩子上课
他认为,和加拿大幼师相比,中国幼师的分工更细致、更专业,能够照顾幼儿的方方面面,但是让孩子学习的文化知识过多,这给孩子增加了压力。有些知识,没必要提前教给孩子。另外,加拿大幼师的薪资水平较高,但中国幼师的薪资水平并不高,承担太多任务会让他们身心疲惫。
提到中国的基础教育,大卫竖起大拇指,认为很“nice”。中国的基础教育完善,各学科知识覆盖全面,而且老师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格,能够帮助孩子夯实基础。
不过,中国基础教育也有不合理处,比如,所有孩子不管体质强弱,都要达到一定的体育标准,才能顺利升学或毕业,这对体质弱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
还有,中国孩子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和家长相处的时间较少,所以一旦孩子有心理问题,家长未必能够及时发现。因此,他建议家长多关心孩子,多介入孩子的生活,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大卫很重视家庭教育,孩子从学校回来,无论多忙,他都会留出时间,和孩子聊聊。小女儿的性格内向,有事爱闷在心里,不说出来。大卫细心观察,一旦发现她有心事,就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不让她带着情绪入睡。
中国家庭一般男主外女主内,妈妈管孩子的时候较多。大卫觉得,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地位平等,共同参与育儿会更好。
他说,在家他和妻子都做家务。他这样做,不仅是对妻子的尊重,更是给孩子们做榜样,他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男人也要承担家务劳动。辅导孩子们做作业,他和妻子则是按照各自擅长的科目分工。
大卫强调,父母都要介入家庭教育,尤其是父亲,不能因忙于事业或忙于挣钱而缺位。父亲在家庭教育方面对男孩的影响较大,而父亲对女儿多一些关心,也会增加女儿的安全感。
至于将来,大卫说他暂时还没有考虑。不过,他和妻子会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意愿,留在中国或去其他国家都可以。
END
作者:辉 子
编辑:壮青青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2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