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高彦均 通讯员 郭力菡/文图
为深化科学教育与实践结合的理念,激发学生对理化生学科的学习兴趣,5月23日,郑州市第七十五中学面向六年级全体学生开展了以"悦动火之舞,回响生命歌"为主题的六年级理化生学科知识渗透活动。活动通过四个互动环节,带领学生探索火的奥秘,掌握安全技能,感悟生命价值,现场气氛热烈,收获师生一致好评。
活动以"钻木取火"实践拉开序幕。学生在邬元慧老师指导下,尝试用木棍等原始工具摩擦生火。邬元慧老师讲到,通过使用高锰酸钾和白糖,使其混合后,在摩擦生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可以产生热量迅速点燃引火物。随着一缕青烟升起,火苗蹿出的瞬间,现场响起阵阵欢呼。"原来火种诞生需要耐心和技巧!"学生感慨道。这一环节不仅还原了人类祖先征服自然的历史场景,更让学生直观理解了摩擦生热的科学原理。
最令人震撼的当属"火焰掌"实验。申新艳老师将丁烷气体与洗洁精混合形成泡沫,点燃后瞬间在手掌腾起烈焰,却因燃烧时间极短而未伤及皮肤。学生们在安全指导下亲身体验,感受火焰的温度与科学的神奇。"看似危险的现象背后,其实是可控的化学反应。"科学老师解释道。这场视觉盛宴点燃了全场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接着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张晓娜老师通过系统讲解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着火点)及灭火原理,并现场示范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提、拔、握、压"操作口诀。逃生演练中,学生模拟火灾场景,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弯腰沿安全通道有序撤离。
最后李维荣老师通过使用人体模型示范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正确手法,强调"黄金四分钟"的重要性,学生们分组练习,掌握急救技能。
本次活动打破传统课堂模式,将知识讲授与沉浸式体验深度融合。从钻木取火的文明启程,到驾驭火焰的现代科技;从理解燃烧本质,到掌握求生技能,学生们在火光跃动中感受科学力量,在实践操作中筑牢安全意识。"火既是文明的象征,也可能带来危险。我们要用科学敬畏自然,用知识守护生命。"活动总结时,徐校长的寄语引发深思。
这场"火之舞"终会熄灭,但科学的火种已悄然播撒。当知识与实践共鸣,当探索与责任交织,生命的乐章必将更加嘹亮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