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生复刻千年名画《溪山行旅图》,范宽看了都点赞
创始人
2025-05-25 01:37:19
0

作者:康婧洋

什么?

这门课程学生能够直接对着价值几万的复制品临摹?

课程内容居然是“复刻”千年名画?

这其实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的必修课程——

刘利平老师的《山水画(1)》

今天让我们跟着中国画专业的廖凯莉同学,

一起走进北宋画家范宽的艺术世界!

在浩瀚的艺术长河中,中国古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溪山行旅图》作为北宋画家范宽的代表作,更是被誉为古代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这幅长206.3厘米、宽103.3厘米的绢本画作,以其雄浑壮阔的山水景象和精湛的笔墨技法,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和学者的目光。

在美术学院的山水画课程中,临摹《溪山行旅图》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通过对古人笔法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扎实巩固山水画的基础,更能够深入体会古代艺术家的创作心境和艺术追求。

《溪山行旅图》范宽原作

《溪山行旅图》廖凯莉临摹

01

复刻千年名画

是什么体验?

绘画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要在短短四周内完成一幅2米高的作品,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临摹开始之前,廖凯莉同学首先迎来了第一个挑战——绷框。为了能够让临摹作品更加平整、稳固,她需要订做木制框架、购买高质量的绢,并亲自制作裱画所需的浆糊。这一步骤虽然看似简单,但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花费了她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

刘利平老师示范如何绷框

完成的框架

然而,挑战才刚刚开始。《溪山行旅图》的色泽因岁月侵染而呈现深黄色。为了还原这种独特的历史感,她在老师指导下,用茶叶和国画颜料混合调制染料,涂刷了上百次底色,甚至用了一整周的时间不断调整。“每天涂刷几层,看着颜色一点点接近原作,虽然累,但也很有成就感。”廖凯莉笑着说。

完成了绘画前的基础准备后,廖凯莉开始了正式的创作过程。由于绢本的绘画特性,画错了很难修改,因此在直接绘画之前,她都会在草稿纸上进行反复练习和推敲。

由于《溪山行旅图》中的石头和树木的皴法极为复杂,看不清具体的走向,每次都需要老师的指点才能进行下去。特别是那些山顶上的树叶,它们黑漆漆地糊成一片,但细看之下,其实每片树叶都有它的变化和层次感。为了能够达到原图的厚重感,廖凯莉先铺了一遍薄的底色,然后再上一遍重墨,这个过程耗费了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刘利平老师示范山石画法

但正是这些挑战,让廖凯莉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她发现,那些看似简单的皴法,在实际运用中却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经验。通过不断的尝试和修正,她逐渐掌握了皴法的运用规律,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独特韵味。

《溪山行旅图》局部,廖凯莉临摹

《溪山行旅图》局部,范宽原作

画中最有趣的部分,廖凯莉认为是隐藏在密林中的房子和画面下方赶路的旅人,特别是手舞足蹈的小人和憨态可掬的毛驴,给厚重的画面带来了一丝轻松感。

《溪山行旅图》局部,廖凯莉临摹

经过数周的艰苦努力,廖凯莉终于完成了这幅《溪山行旅图》的临摹工作。虽然作品还有很多美中不足的地方,但她对自己的努力表示了肯定。她表示,这次临摹经历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她感叹到:“古人是真的好有毅力!那些皴法看似简单,但真正上手之后才发现其中的难度。通过不断的练习,我才能逐渐掌握其中的精髓。”

廖凯莉与作品合影

02

范宽会怎么评价?

记者:

刘利平老师,请您想象一下,如果您穿越回到古代,遇到范宽,您要向他介绍这门课程,他可能会好奇:为什么选择他的《溪山行旅图》作为这门课的范画教材?

刘利平老师

刘利平老师:

我选择《溪山行旅图》是因为:范宽在绘画史上,尤其是在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宋代的山水画,整体风格雄浑,且形成了一个很完备的体系。谢赫的“六法”提出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在范宽的画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宋代众多杰出的艺术家中,范宽依然能够排在首位,这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宋代社会比较理性,绘画语言也形成了规范。山水画从魏晋到隋唐,经过五代的发展,到了宋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尤其是在写真山水方面,对自然的理性化规范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范宽的构图和理性,在美术史上以及历代评论家当中,都评价很高。例如,元代的书画评论大家汤垕在《画鉴》中评价他:“得山之骨,与山传神”。他的金字塔构图、气势以及山的压迫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山水画还体现了“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和平远。他的用笔挺拔有力,山崖壁的结构厚实完善,给人一种坚实厚重的感觉。有些人认为他画的是河南与陕西交界处的石板岩地貌,虽然与现实中的山峰有所不同,但他通过艺术化的处理,使其更具艺术感染力。

所以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的,通过正规的临摹训练,学生的艺术眼力、手力和心力都不会走偏,不会流入俗套。

记者:

如果您现在能与范宽面对面,您希望问他哪些问题呢?

刘利平老师:

我想问的主要是关于他的生活。

因为要想了解一个艺术家,首先要了解他的生活。通过了解艺术家的生活,我们就能明白他们如何去思考问题,是否有独特的视角去感悟生活、体会世界。因为好的艺术家和我们普通人一样,都拥有善于观察的眼睛,但看到的东西、反馈的东西、最终用笔表现出来的东西却不一样。这其中的“灵性”是很难学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与他对话来了解他,尽量去追溯他的思想、记忆或想法,从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地方或不同的思考角度。

记者:

哇!我也很想了解范宽的生活!这一定很有趣。老师能否讲解一下范宽绘画中独特的“灵性”呢?

刘利平老师:

你看他的作品,除了《溪山行旅图》,还有《雪景寒林图》等,气势都比较开阔、宏大,给人很震撼的感觉。国画中的“气韵生动”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雪景寒林图》范宽

他能抓住山水的精神,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当时并没有刻意追求三角形构图或某种固定的形式,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画出独特的面貌。比如,他画树、搭配房子、隐藏溪流等,都是经过艺术化处理的。现实中的自然并没有这样的规划,但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可以把它做成自己想要的那种山水。

国画山水与自然山水对比

记者:

哈哈,我了解啦!假设范宽对您的这门课程很感兴趣,他乘坐时空机跟您回到现代,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看到廖凯莉同学临摹他的作品,您觉得他会说什么?会对她有什么评价?

刘利平老师:

我觉得首先,他肯定会很惊讶,原来现在的学生还会临摹他的作品,对艺术家来说,这是一种很高级的认可。我们以前读本科的时候,也觉得临摹很难,就想着自己也要画一张好的作品,让别人来临摹。范宽看到他的作品被现代人解读和应用,他一定会从内心感到很开心。

看到廖凯莉在临摹他的作品,他可能会很认真地告诉她自己的心境和创作角度。廖凯莉同学很认真,悟性也很高,理解山水的结构和笔墨关系很到位。她每天都在用功练习。如果范宽看到她,他也会觉得这孩子很用功,打好基础后可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记者:

在上课的过程中,您有哪些特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呢?

刘利平老师:

首先,从绘画技法的层面来说,很多东西用语言难以完备地表达,所以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比如,我会告诉她树的生长规律、如何画树的动态以及点叶的方式等。我还会教她石头的皴法、阴阳面的处理以及“石分三面”的规律等。

同时,我也会结合廖凯莉自身的特点和范宽的处理方式来教她。比如,我会很细微地教她如何运用中锋、侧锋等笔法,如何处理结构之间的关系等。我还会教她如何染墨色等具体的技法。因为一个好的作品,首先要有高超的技法才能达到。尤其是在宋代这种很理性、计划很完善的技术上,技法更是被放到很高的位置。

同时,我在教学的时候,也不仅仅教技法,因为技法只是一个方式和手段。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交代技法背后的思考方式,以及一些思想性的东西。我希望在学生离开老师后,也能通过这门课学习到的思考方法,从而独立进行创作。

比如,我会教学生如何处理画面中的关系,如树与树之间的关系、树与石头的关系、树与房子的关系等。我还会教他们如何处理那些画面中虽未直接展现,却蕴含着丰富内涵的内容——如何通过画画去转化自己的创作或看世界的方式。通过临摹,学生可以转化自己的创作,对世界有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形成独立的思想、精神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刘利平老师讲解图书馆藏画

记者:

从您的角度来看,您认为未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方向会有哪些变化?

刘利平老师:

未来山水画的发展会一直在变化当中。从唐代的青绿山水到宋代的全景式山水,再到元代的以逸笔的方式、以写意的形式来表现的山水画,都在不断变化。

尤其是在“八五思潮”之后,各种突破都很多。所以,在未来,我认为山水画的变化不仅仅局限于手头功夫,可能会借助AI技术或计算机等方式去辅助或发展。我是很善于接受这种新事物的。因为我觉得事物就是要发展,我们既要学到最传统的东西,也要不断创新。但是,不管怎么创新,都要保留中国画的意境、气韵和笔墨关系等核心要素。

在教学上,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在之后的课程中,我可能会安排一部分动手实践的内容,或者用AI的形式来做一些尝试。我觉得这都很有意义,也很好玩。例如把毛笔绘画和AI结合起来,或者以动画、影像的形式来表现山水画,既有画的部分,又有与电脑结合的部分,产生一种多元、综合的体现方式。范宽在他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者。他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形式,而是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方式。所以,我认为山水画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

刘利平老师讲解中国山水画历史

临摹者:廖凯莉

临摹者:廖凯莉

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215中国画专业

指导老师:刘利平

指导老师:刘利平

字木铎,号清园逸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水木学者”,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

【版权声明】本文原载于“人文清华讲坛”,出于信息分享目的转载。相关权利归原作者及原平台所有,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2025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5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
马鞍山实验学校:笔墨传经典 汉... 5月23日,马鞍山实验学校举办 “笔墨中国”规范汉字书写比赛。 本次比赛分两阶段进行。5月19日、...
致全区2025届高考考生及家长... 亲爱的考生、家长朋友们: 高考是青春路上的一场重要奔赴,是知识沉淀与成长蜕变的见证,更是社会公平的庄...
特朗普挥刀砍向哈佛,未来女王也... 文︱陆弃 哈佛大学,这所曾象征全球最高教育殿堂的学府,如今却成了特朗普手中政治清算的靶子。5月22日...
学前教育法施行在即,一起来看“... Q 1.如何理解学前教育应当坚持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 A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处于早期阶段,发展迅速...
就业课堂“职”引方向 本报讯(记者 张赟芳)临近毕业季,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黄新凯对未来充满期待。...
多所高校新校区落地副中心!就在... 近年来 城市副中心积极引入多所高校 推动教育资源优化布局~ 通州现有以下高校及职业学院—— 中国人民...
正在公示!32所“新大学”来了 今天(22日)从教育部官网获悉,教育部拟同意设置安徽第二医学院、天津警察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大学等32...
下狠手!美国政府取消哈佛大学招... 继暂停近30亿美元联邦资助后,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再下狠手”。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5月22日表示...
中国教育部新增23所职业本科 ...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中国教育部网站5月23日发布公示,将新增32所本科高校,23所为本...
香港科大欢迎哈佛国际生转学 在美国政府宣布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并要求现有国际学生转学之际,香港科技大学23日发表声明欢迎这...
北师大发布《短视频家长指南》,... 5月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抖音联合主办,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中网联未保专委会、互联网...
华蓥市双河小学一年级开展“元角... 5月22日,华蓥市双河小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跨学科主题学习迎来实践高潮,筹备半月之久的“欢乐购物街...
创新启未来 ——五里堡小学圆满... 大象新闻记者 龚丰硕 通讯员 卢梦帆图文 为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日,郑州市...
传承非遗技艺 赋能职教未来——... 为全面展示职业教育创新成果,弘扬工匠精神,铁力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在全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以“非...
@自考生,2025年上半年毕业... 近日,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上半年全省自学考试毕业申报及审核工作的通知》,对做好202...
今年高考,厦门这695名学生拟... 先来说小升初 今年小升初的“其他招生”简章 基本上公布了 点击链接查看 2025年小升初文件集锦 h...
职业本科扩容,“升本”之后重点... 不意味着“大功告成” 大学设置有了新的进展。 5月22日,教育部对拟同意设置的本科高等学校进行公示,...
清华女生复刻千年名画《溪山行旅... 作者:康婧洋 什么? 这门课程学生能够直接对着价值几万的复制品临摹? 课程内容居然是“复刻”千年名画...
4名干部收茅台、喝茅台,其中两...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5月24日消息,海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6起违规吃喝、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典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