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下午,来自福建省各兄弟学校领导、老师,福州三中教育集团及对口帮扶校领导、老师以及来自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29协同组学校领导、老师100多人齐聚福州三中参与以“数智化赋能科学教育”为主题的福建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系列活动(福州专场)福州三中分会场科学盛宴。
活动一:
科学教学基地参观
与会嘉宾分批次共同参观了福州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福州三中钱学森文化馆,感受科学家爱国精神;参观院士雕塑—求知湖,聆听科学家事迹;在福州三中数智化赋能科学教育成果展映及机器人篮球赛现场,感知福州三中科学教育精品活动。
活动二:
公开课教学观摩
本次科学教育公开课教学观摩,福州三中共承接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5门学科共6节课,来自5所学校的教师同台展示科学教育的精彩教学,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教学盛宴。
在化学课堂上,来自福州三中苏欣老师给老师们带来了《图像比色法解密微量铁》的科学探究课,本课基于生活中常见的补铁剂,引导学生利用图像比色技术对其中的铁含量进行定量测定。课程围绕真实的实验任务,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组织学生经历样品处理、图像采集、数据处理等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图像比色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技能,积累化学实验活动经验,提升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课堂上,来自福州三中宋立林老师给老师们带来了《AI协同下python编程实例之“口算练习”》科学探究课,本课是编程应用实例课,让学生用python编写“口算练习”程序,并利用AI完善。教师让学生自行分析程序功能,将大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让学生独立为每个子问题设计算法,逐一编程解决。最后利用AI,完善程序功能。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AI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AI发展的同时,必须平衡考虑其利弊。在培养他们计算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AI的发展和应用,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生物课堂上,来自福州第二中学魏梅红老师带来了《光合作用驱动的葡萄种植》科学探究课,本课第一课时作为项目化学习的一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本地农业发展,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程以琅岐葡萄为研究对象,结合前期的葡萄园参观调查,通过对葡萄生长周期、福州气候特点、光合午休等问题的探讨及相关数据处理、曲线分析,引导学生将教材中抽象的光合作用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植物生长过程相结合,体会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来自福州琅岐中学陈文熙老师带来了《葡萄藤架搭建的智慧》科学探究课,本课第二课时是面向高一学生的项目式学习课。课程以农业生产中的真实问题“如何设计兼顾光合效率与抗风性能的葡萄架”为驱动,融合生物学、数学和物理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模型搭建、数据计算与实验优化完成探索。学生将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系统思维和工程创新能力。课程通过“现象观察—建模分析—方案迭代”的学习路径,突出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课堂上,来自福州屏东中学林鹏翔老师带来了《初识电磁波及其应用》科学探究课,本课从“隔空取电”趣味问题切入,通过电学发展史激发探究热情。创新设置“AI科学对话”环节,学生可跨越时空与虚拟物理学家展开学术思辨,在电磁本质的深度推演中完成理论建构。基于电磁波假说的自主实验验证环节,实现知识迁移与科学思维培养。聚焦北斗导航系统案例,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思考科技报国的时代责任,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家国情怀培育有机融合,形成“知识获取-能力提升-价值塑造”三维育人闭环。本课通过虚实结合的创新设计,展现新时代物理教学的智能化转型路径,打造沉浸式学习新样态。
在地理课堂上,来自福州金山中学李卓群老师带来了《月相观测》科学探究课,本课是探讨月相变化规律与观测的实践融合课,立足于新时代地理教育要求,以现代科技赋能地理课堂,构建沉浸式天文学习体验,建立天体运动的立体空间认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科学探索精神与数字化素养。
活动三:
科学教育经验交流研讨会
(1)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第29协同组成员校经验分享
来自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29协同组成员校丹阳市华南实验小学向与会教师分享了《校家社全域科学:手脑融通创科学 知行合一强本领》科学教育经验。
来自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29协同组成员校湖北随县尚市镇净明小学通过线上向与会老师分享了《携手同行 经略未来》科学教育经验。
(2)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福州三中经验交流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福州第三中学张年雄校长向与会老师分享了《以书院制创新推进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他从高站位谋划,锚定育人方位;书院制建构,推动模式转型;体系化融合,构建四维生态;全链条突破,深化育人机制;特色化育人,创新培养模式;智慧化赋能,升级教育效能;高质量跨越,彰显育人成效等七个方面阐述了福州三中教育集团以学院制之“器”,铸科学教育之“魂”。
(3)专家讲座
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直属党支部书记、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主任、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张贤金教授给与会老师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中学科学教育》,本讲座立足中学科学教育实践,探讨人工智能(AI)如何赋能科学教育创新发展。讲座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中学科学教育三大核心价值:推动科学教育实践样态革新,助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通过解析“人机协同”关系,倡导以教师主导、AI辅助为原则,实现精神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的优势互补。结合备课、评课、教研三大场景,分享AI应用实践。本讲座旨在引导教师理性拥抱AI技术,在人机协同中探索科学教育提质增效新路径,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方法论支持。
编后语:以“数智化项目式学习 厚植科教创新沃土”为主题的福建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系列活动(福州专场)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福州市教育局、德旺基础教育研究院承办,福州第三中学等七家单位共同协办。
编辑:郑友强
审核:张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