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去开了家长会,娃竟然被表扬了,老师说他这个学习进步非常大,课堂上还特别积极,几乎每节课都积极发言。
进步这一块,我是有感觉的,可是他常举手回答问题,是真的没想到。因为在我看来,儿子是一位比较腼腆的小孩,平常遇到不认识的小伙伴,都要玩很久才能玩到一起。
不过,一个半小时的会,收获还是挺大的。不仅了解了各个科目的重点难点在哪里,还知道学习习惯该怎么抓。最重要的是,还从班主任那里,学会了怎么判断小家伙上课是否认真。
不费脑不费力,就花十来分钟,看3个地方就可以了,基本不会走眼。
1.翻看文具
《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大脑在走神的时候,会激活默认模式网络,此时人对手部动作的感知控制会下降,无意识的小动作增加3-5倍。
也就是说,注意力越差,手脚越喜欢乱动。孩子学习质量如何,从文具中就能看出一二。
橡皮不是碎成一块块,就是布满凹凸不平的小坑?八成上课走神,抠着玩了。
笔帽上全是牙印 ,像小狗磨牙一样,塑料都被咬出小凹坑?侧面反应淘气包内心烦躁,想活动的渴望很大,但又怕老师批评,只能焦虑不安地啃笔。
笔袋里永远有来历不明的小玩意……
上个学期,我家小悟空的文具状态就这样。每次去接他,老师就拉着我“告状”,“这小顽皮上课一点也不专注,不是戳橡皮玩尺子,就是东张西望……”
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被投诉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这个学期还经常被表扬。
2.翻阅书本
孩子上课的效率高不高,翻一翻书本上的笔记,就一目了然。
书本干净如新书,一点笔记也不见有? 压根没听课,合作意识差。要晓得,再聪明的学生,都会动笔,他们不抄板书,只抓关键词和重点,便于后期复习,理清知识脉络。
课本空白处画满“迷宫路线”,将生字表的偏旁改成“表情包”?完全没听讲,语文课变成了涂鸦课。
课堂笔记,刚开头那里还非常连贯工整,但后面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字迹潦草?想学习,但力不从心,前额叶不时掉线,自控力较弱。
书本的奖励印章不少?说明课堂表现不错,课间也配合老师的管理,要及时表扬孩子,强化正向行为。反之,多关注孩子的不足在哪里,多找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包括课堂表现、交友、在校的心理状态。
3.检查练习本
练习本是学习的X光片,孩子对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一“照”就知道。
错题反复踩坑,同类型的题错3次以上?不是粗心,是根本没懂。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错误固化”,即:大脑把错的记成对的。
订正鬼画符,随便写个答案应付?学习态度不端正。乱订正,不但激活不了前额叶,反而加深了错误记忆,做了也是浪费时间。
正确率忽高忽低,今天全对明天全错?多半是知识没吃透。
前些日子,孩子在学加减法。平时翻查他的练习本,有些题来回做反复错,比如 计算“15+7”时,写成“12”,老把十位数当个位数用, 证明他根本没理解“十位”和“个位”的关系。我心想:这单元肯定不过关了。果然,卷子发下来,数学成绩创下了新低。
可见,孩子老师说的这些方法,还真挺管用的。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手脚总是闲不住 ,不是单纯的调皮,本质是大脑控制力不足的生理信号。当爹妈的,这时候就要想办法帮他提高。
在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哪怕是学霸也会有不少烦恼。小朋友的脑子还没发育好,我们能做的就是充当他的前额叶,提供支持与帮助,帮他把路上的障碍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