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振方
数智时代的技术革命推动了职业教育生态的数字化重构。从产业需求侧来看,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加快,制造业、农业、医疗、金融等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促使整个行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从教育供给侧来看,传统职业教育在教育技术、素养标准、组织结构、治理体系和数据管理等方面,难以满足数智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职业院校应主动适应数智时代新变化,围绕新型劳动者的培养需求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形成产教融合和数智化赋能“双轮驱动”,培育适配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质人才”,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人才基础。
2025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赋能产教深度融合,服务“一体两翼”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必须主动适应新趋势,以“双轮驱动”为核心,重构数智化人才培养定位,为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撑。
融入“发展”定位。紧跟产业智能化升级趋势,及时将传统岗位数字化转型产生的新要求和新兴数字职业的核心能力标准纳入培养方案,实现就业导向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机统一,系统性重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现“数字”定位。职业院校要统筹推进专业技能培育与数字化能力提升,着力培养兼具行业实践经验和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新型人才。突出“跨界”定位。职业院校需以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打破学科、专业与职业间的壁垒。培养的人才不仅要精通生产制造的专业技术,掌握数据处理、智能系统应用等数智技能,还要具备产品研发、用户需求分析等多方面知识储备,实现技术与创新、制造与设计、数据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职业教育数智化人才培养是产业领域的数字化和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职业教育与数智技术的深度整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产业数字化变革、公共服务智慧化转型和全球竞争加剧的多重驱动下,职业教育必须重构培养标准、升级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模式,切实强化其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核心载体的功能定位。
打造数智化职业教育新生态已成为当务之急。尽管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有明显进展,但尚未形成完善的智能化教育体系,必须深化数智技术应用,实现教学场景、学习模式和评估机制的系统性革新。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是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总体要求。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确立了教育服务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使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关键是要构建具有适应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的学习体系,培养既能适应数字化社会生活,又具备数字经济就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数智技术深度渗透各行业,职业教育数智化人才培养承载着培育适配时代需求人才的重要使命,但在产业结构加速转型、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数智化人才培养模式仍面临诸多挑战。
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生产力实现指数级跃升,大量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促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发生根本性变革,数智化能力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的核心素养。这一趋势对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提出了全新挑战,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前沿领域,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与产业需求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同时,目前能够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专业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严重不足,精通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跨界型”师资更是凤毛麟角,严重制约着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面对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和数智赋能“双轮驱动”,加快构建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共同破解资源投入、师资建设等关键难题,为数字中国建设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江苏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