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把握高考命题动态,优化备考策略,提升教学质量,长春市十一高中语文教研组于2025年6月30日成功组织举办了以“问题的设计与解决”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专业研讨,凝聚共识,为下一阶段教学实践提供有力支撑。本次会议由语文教研组长薛岩老师主持,参加活动的有副校长王忠学、林海及语文组全体教师,长春市普通高中第九联盟、长春市十一高中托管校、珲春一中、珲春二中及内蒙古乌兰浩特二中语文学科部分教师参加线上同步直播。
主题发言
主讲教师陈良基于详实的数据、清晰的图表和系统的研究,从以下三方面对2025年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及命题趋势进行了分析。
第一,理解政策导向,聚焦课标教材。基于高考真题具体内容,对比课标相关内容、课标组组长王宁教授三年来对试卷的点评,把握试题时代性强、答案趋向开放多元、聚焦语言与思维考查、凸显教材作用等特点。
第二,真题纵横对比,依循守正创新。从文本选材、能力考察、链接教材、备考策略等角度,依照题型类别将2025年五套试卷和近五年吉林省试卷进行对比,梳理真题守正创新的命制特点。守正主要聚焦于选材引领学生成长,注重考查对具体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尤为体现在概括、辩证、批判等思维能力,语言实践应用能力,注重教材元素转化性考察等特点;创新主要聚焦在试卷结构有整合性微调,阅读II出现双文本、多文本命题,出现评点题目,语言运用出现撰写提纲的题目,更加注重考查思辨等特点。
向上更多
第三,基于学情调查,精准日常施策。结合25级毕业生考情反馈,以及校本化教学经验,为实践提供可操作性建议。提出可以在三个年级梯度化设计,坚定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与教材知识体系形成契合性推进路径;优化教学内容选择,以精讲与自读相结合的形式 实现教材内容全面覆盖;打通学段壁垒,引导初高中知识体系化建构,夯实语用基础;注重情境化、思维化、读写结合式语言实践;在经典性整书阅读中积淀底蕴;以跨学科视角关注世界,提升个性化、深刻化、陌生化表达能力。
向上更多
同组点评
高三备课组长陈华,教研组长薛岩、石柳分别作总结发言。
陈华老师认为此次讲座提出了详实有效的建议,特别强调应该关注全套教材,基于学生薄弱点,精讲精练、分层指导、错题归因。分享了新高三不断优化校本化学习资源的做法,尤其重视文言文的系统教学。写作方面,注重卷面,紧扣材料关键词,如“梦的赠予”,行文中注意联系时事,体现议论文的针对性。日常教学方面倡导一课一得,通过夯实基础、积累要点,形成知识体系,认为踏实教学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关键。
薛岩老师认为此次教研活动的内容与主题契合度很高,从此次高考成绩反观,体现出教研组、备课组执行方向的正确性。在教研中通过分享交流具体教法、学情,实现互助提升。在教学中关注学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及时调整,比如,作文范文体量不宜过多,以便于引导学生高效利用,精准转化,突出实用性。
石柳老师高度评价了此次报告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她强调全体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精研真题,确保教研成果有效转化为课堂实效。重视基础夯实,比如文言文实词、古诗文背诵、字词书写、成语典故溯源等基础内容,这些是课标要求的核心,也是提分抓手。作文提升方面,强化结构与立意,积累可复用的写作经验,减少跑题同时,提升文采与优美度。
领导点评
教学校长王忠学,充分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学科性、时效性与针对性,并对高三语文组在今年高考中取得成绩表示祝贺,同时对语文教学与备考工作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
首先,强调实干,提升团队意识,研究核心素养,把准考察方向,正是语文组群策群力,对命题方向全面、精准的把控,才有了语文成绩的优异呈现。
其次,夯实基础,注重长期积累,语文能力的提升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强调必须重视日常字词句篇积累、文化常识积累和写作素材积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勤于动笔,勤于思考,勤于运用的良好习惯,将积累作为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和持续发展的源泉。
第三,强化书写规范与卷面整洁,良好的书写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更是确保答题信息有效传达、获得阅卷良好印象、避免非知识性失分的关键要素。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书写规范训练和卷面整洁要求,将其作为一项贯穿始终的基础能力常抓不懈。
本次高考主题教研活动内容充实,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十一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将以研讨交流为契机,秉持精研深耕、务实笃行作风,将研究成果不断试验,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行动研究中,助力学科素养不断提升。
深耕细研,笃行致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全体教师更加深刻认识到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要树立并强化问题的设计与解决意识,不断提高解决日常教学难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