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中·主题教研】问题的设计与解决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之五——研真题、溯教材、提效能(化学)
创始人
2025-07-13 09:53:23
0

为更好推动学校六大教育高地建设,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激发学术研究兴趣,本学期学校继续开展了以“问题的设计与解决”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以具体要求问题为切入,以解决实际需要为抓手,深入探索教学规律,提炼学科本质,全面推进学校教学高质量发展

7月3日,化学教研组开展了主题教研活动,本次会议由化学教研组长雷鸣老师主持,参加活动的有校长刘丽娟、书记杨天笑、高二年级主任崔杰及化学组全体教师,长春市普通高中第九联盟、长春市十一高中托管校、珲春一中、珲春二中及内蒙古乌兰浩特二中化学学科部分教师同步参加网上视频直播。

主题发言

化学学科教研组长雷鸣老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主题汇报:

一、题型与结构稳中有变,高度契合区域教学实际

1、题型延续性: 试卷延续了2024年黑吉辽地区高考化学的经典题型模式,选择题(15 题,每题3分)与非选择题(4题,共55分)的分值占比合理,与近年本地试卷保持一致。例如,非选择题包含工艺流程、有机合成(题 19)、反应原理分析及实验探究,题型分布均衡,层级递进明显。试题关注基础性和应用性;注重考查学生听力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话题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

2、题量微调与创新:非选择题中首次引入“同位素示踪实验设计”与“三键加成副产物预 测”,增加了思维深度与开放性,体现了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 这类题目虽形式新颖,但紧扣课标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要求, 符合区域重点中学的教学拓展方向。

3、区域特色融合:试题素材紧扣东北及内蒙古地区资源特色(如第1题的“资源转化”、 第16题的“废渣回收工艺”),引导学生关注地方产业与绿色发展,体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同时,实验题(如第8题的“储氯电池装置”)结合工农业生产情境,强化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立足课标核心,突出关键能力考查

1.主干知识全覆盖: 试卷覆盖化学基本概念(如第1题的物理/化学变化判断、第4题的晶 体类型)、物质结构(第2题的电子式与VSEPR模型、第7题的手性碳 原子)、反应原理(第14题的振荡反应机理、第15题的沉淀溶解平 衡)、实验操作(第12题的COD测定流程)等核心内容,且重点突出 化学键、平衡常数、有机官能团转化、电化学等高频考点,体现了 “必备知识”的全面性。

2.能力层级分明: (1)基础能力:选择题侧重快速辨识与推理(如第3题的键长比较、 第6题的颜色变化解释)。 (2)综合能力:非选择题强化信息提取与整合(第16题的废渣回收流 程分析)、模型构建(题18的乙二醇产率曲线解析)及计算能力(第 15题的Ksp与Kh关系)。 (3)创新思维:第19题的有机合成路线设计要求学生逆向推导中间体 结构,需综合运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第14题的振荡反应机理分析 则需理解多步反应的协同作用,体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教材中知识点大多从一而终,知识逻辑是不断上升的,现在教材的是将知识进行切割,比如化学反应速率,必修二知其然,选择性必修一是知其所以然,这样渐进式的课程结构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但对教师是一种考验,如何将知识进行整体性的规划与思考,走到哪个阶段讲到什么程度,到下一阶段怎么能让学生记得呢?——情境

高中阶段,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和认识是比较到位的,而有机物的学习停留在官能 团间的性质及转化,无法再继续深入下去。而在试题的考察上也是基本分离的,因此,教材的模块切 割才有了现在试题的“融合”。新课程实施以后,有机化学和结构就不再选考,所以试题中结构与性质模块的知识就无孔不入了,未来在试题呈现上,有机结构化,原理有机化,融合性试题、综合性试 题未来或许将会成为主流。

现行多数高中老师命题特点:改编高考题或经典试题;从教学实际出发,多选取日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例如实验的改进、研究性学习、教材中涉及的阅读资料等内容为素材编制试题。

大学教授命题特点往往尽可能运用其专业教学或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和知识,选取大学教材、科技发展热点等专业性或应用性较强的素材,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抽提出试题框架从各个方面指向中学知识体系,在交叉点找到命题的突破口。这些交叉点就是高中学科教学中的知识生长点和能力增长点,实为考生进入高校学习的必备知识。

高考命题方向之一,就是在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 ,强化情境类命题趋势, 新情境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检测。

一、考向趋势研判

从2025年东北三省及内蒙古高考化学真题可以看出,命题呈现以下趋势: 强化基础与综合并重:选择题侧重基本概念(如物理/化学变化判断、化学用语正误、分子结构分 析),非选择题突出工艺流程、有机合成、反应机理等综合性内容。 注重实验与模型认知:实验设计题占比提升(如第8、12题),需掌握实验操作、误差分析及变量 控制方法;晶胞结构(第9题)、电化学(第13题)等要求空间建模能力。 深化核心素养考查:工艺流程(第16题)体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有机合成(第19题)聚焦”变 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反应机理(第14题)考查”微观探析与符号表征”。 关注STSE情境:如第1题资源转化、第13题储氯电池、第16题废渣回收,凸显化学在资源利用与环保中的应用价值。

二、整体复习计划

三、复习策略

四、落实常规

1、知识点处理。追根溯源,探究知识的本质。理解知识的基本逻辑,才能真正实现 对知识的有效迁移,落实学科素养。

2、整理反思。建立优生错题档案,定期滚动错题再现。学生错题本整理。 弥补知识漏洞,加深知识理解,纠偏错误思维,提高学科素养。

3、建构思维。

4、用好批改

5、规范训练

规范学生审题、思维、计算及书写表达。

同组点评

化学组教师刘文琪首先赞扬了雷鸣老师细致深入的分析,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并强调了深研高考真题才能更好备考。

刘老师表示,化学学科的教学必须稳扎稳打,化学教师必须用心钻研。在全组的共同努力下,继承好传统,再创辉煌。

领导点评

杨天笑书记高度肯定了本次教研成果,他认为今年高考辉煌的成绩离不开老师们兢兢业业的付出。

一、明确学科定位:化学是高考的赋分学科,赋分学科依然要保持高度重视。化学学科是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关键支撑,其稳定性与区分度反映学生的学科水平和学科思维能力,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升学竞争力。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安排中就要训练到位,足够重视这个学科。

二、回归真题与教材:把研究真题、追溯教材以及提升教学效能作为着力点,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做好复习规划,重点在于研究真题。分析历年的高考试卷,找到对应章节,并回溯到教材上。

三、围绕核心素养备考:化学学科素养体现化学的学科本质。教考都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培养需要真实的情境。化学教师要涉猎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储备。了解学术前沿,多看学科文献,从中找出关键问题,用于备考。新课程所提到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也要落实到位。

最后,杨书记表示,要深化考试制度改革,就要抓紧关键能力。围绕关键能力组织教学。我们学校的双新建设是要把化学学科素养与国家高考政策匹配,总结以往经验,强化复习机制。

深耕细研,笃行致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全体教师更加深刻认识到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要树立并强化问题的设计与解决意识,不断提高解决日常教学难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每天听佛经好吗? 每天听佛经好吗?当然好。每天听经可以把心定于经上,日久生定,依定生慧。当然读比听还要好。而且各部经书...
怎样才能把长笛吹得更响亮一些? 怎样才能把长笛吹得更响亮一些?乐器的音色是固定的,换个吹了十年的人来吹音色也是一样指岁的。如果你对自...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峰是离地心最远的山峰吗?这是2025年蚂蚁庄园7月14日今日庄园小课堂的问题,下面为大家...
个性签名对话形式 个性签名对话形式个性签名对话形式“你站在冰箱上面干嘛?”“因为我要变得高冷!”
一次出警,三娃“归队”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白云 实习生 王玉林 通讯员 谈小珂 童年)出警路上民警“捡”到俩离家...
王楚钦斩获男单冠军,国乒大满贯...   原标题:王楚钦斩获男单冠军,国乒大满贯美国站三冠收官   北京时间7月14日,WTT大满贯美...
“我好讨厌学习,该怎么办?”|... 亲爱的小朋友: 你说:“学习是一件我完全不喜欢的事。” 你还说:“写字很烦,题目很烦,反正学习就很烦...
电影十兄弟结局 电影十兄弟结局释小龙演的,谁知道的说下啊!  十兄弟大结局第16集   阿二及阿三知道雄有意杀虾一家...
解析汽车交通拥堵辅助系统:低速... 交通拥堵辅助系统(Traffic Jam Assist, TJA)是一种在低速行驶条件下为驾驶员提供...
仰望U8L!轴距加200mm!... 近日官方发布预告,仰望U8L内饰即将发布,不过国内社交媒体上已经提前曝光了一张其第二排座椅的实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