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鸡娃,中产父母自己跑去香港读硕士
40 多岁的重庆人麦地拿到香港都会大学环保研究理学硕士的 offer,心里又惊又喜。人到中年重拾书本,在陌生地方立足,像条通关打怪的路,他难免会怀疑、掂量。
进了新生群,麦地发现不少同龄人,多是中年女性,来自广东、福建等地,同学们戏称这个专业成了 “宝妈专业”。这些中年人远赴香港,不只为自我提升,更是为了孩子,麦地就是想换种方式给两个孩子的未来教育铺路。如今越来越多家长走上 “鸡娃不如鸡自己” 的赛道。
麦地在重庆经营内容服务公司,大女儿在公立学校国际部。考虑到家里经济状况,香港花费比欧美低,他把目标定在香港。从网上看到中介帖子,了解到香港的好处后,他决定先去进修拿临时身份证,再接孩子过去。
麦地是 70 后,从乡村到县城再到大城市,大专毕业后通过函授拿了本科证。但申请硕士时选择面窄,最初申请创意与写作专业没通过,后来换了学费更高的环保研究理学硕士,才在 2023 年 9 月拿到录取通知书。
另一位港漂妈妈 Lilian 本没打算去外地读书,因朋友提到新加坡教育国际化且压力小,心动了。但女儿没通过新加坡学校考试,后来经香港保险代理人介绍,2022 年拿到香港都会大学 MBA 专业 offer。
Lilian 的女儿来香港插班小学,起初不习惯,语言是阻碍。但适应很快,香港家校交流很特别,没有各种家长群,作业记在手册里,老师阶段性写评语,强调孩子独立完成。很多四年级以上的孩子自己上学,家校互不影响。一个多月后,女儿已能听懂广东话,Lilian 也认可香港的教育理念。
拿到 offer 后,麦地很忐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重庆的公司业务正轨,他要去香港灵活上课,可租房是难题,最便宜的也要一万左右,一年开支十多万,还关系到受养人签证申请。更复杂的是续签,模式是 2 3 3,后续需要工作签证,断签的话孩子也读不了书,这是他们最担忧的。
麦地调查过在香港的工作,发现不少人去保险公司应聘,但业绩要求不低。他也考虑过继续读博。他感谢大女儿,若不是为了她申请研究生,自己这个年纪很难有机会读书扩充见闻。
Lilian 曾计划做自媒体或创业,现在想试试找工作,内地在港开分公司的企业多,她懂内地交流方式。
中介常 “简化” 流程,不谈难题,还说进修是红利期。麦地觉得有点 “掉坑里”,租房成本就不低。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觉得值得就去拼杀”。Lilian 不刷中介帖子,喜欢分享真实经历,她认为在香港要遵守规则,别做得不偿失的事。
新的生活正在展开,这些 “港漂” 中年父母,都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