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接娃放学,老师突然叫"梓涵同学",当场站起来五个学生。班主任举着点名册直叹气,说现在全班有六个子轩、八个浩宇,有时候连作业本都分不清是谁的。这让我想起去年参加家长会,数学老师拿着试卷问:"哪个梓涵是女的?"满教室家长集体沉默,这事儿现在成了学校日常。
过去老一辈人都叫建国建军,一看就是某个年代的人。后来大家文化水平高了,就爱挑好记又有意思的名字。像梓涵这种名字,梓是树,涵是涵养,听着挺有意头。可现在幼儿园老师都得加性别喊,弄得跟流水线产品似的。隔壁班有个叫张陈婷婷的,身份证只能写三个字,家长只好改成陈婷。
前两天听说有人给孩子起名"渝廿",因为是在重庆生的,廿代表2020年。听起来挺有创意,可遇到填表系统老报错。还有个朋友家孩子叫余念安,说是爸爸想念去世的妈妈,结果孩子问"我姓哪儿"的时候,全家愣了好半天。
其实几十年前也这样,七八十年代全是建军,九十年代到处是张伟。外国那边也一样,以前满大街迈克尔艾米丽,现在又换成梓涵子涵,都是一个道理。年轻人生孩子要不随父姓要不随母姓,挑来挑去还是那些字来回组合。
有次家长会,班主任说他们班俩个子涵长得还像双胞胎,开家长会时闹出笑话。发试卷更麻烦,得对学号一个个发。上次食堂吃饭,老师喊"王思雨",半班人回头,场面特别尴尬。
现在网上有起名软件,输入生日就能推,方便是方便,可推荐的名字千篇一律。前几天看新闻,2020年最火几个名字被十几万人用。要是往后几年,余念安这类名字怕是要重复。
记得小时候听爷爷说他名字是"怀瑾握瑜",后来才知道这出自古诗。现在家长没工夫研究这些,翻名字书翻到最后还是那些字。前阵子有幼儿园给每个小朋友做姓名档案,贴照片写小传,至少能分清楚谁是谁。
上周经过派出所,听见工作人员说最近改名字的人多了,有嫌名字太常见的,也有觉得怪别扭的。人家说身份证系统现在连双姓都不好处理,更别说四个字的名字了。
现在满大街梓涵虽然闹心,等这批孩子长大,说不定又是新名字横行。昨天路过书店,最新育儿书都在讲起名字,翻了翻内容好像还是老一套。唉,取名字这事儿啊,能区分就行,太刻意反倒麻烦。
看来名字再美也怕撞衫。不过想想,满园“梓涵”们一起长大的画面,何尝不是这代人独有的风景?未来回望,那声呼唤里,都是时代的回音。又有多少yiyi的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