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青岛中考成绩揭晓,青岛七中的黄艺菲以优异的成绩引发关注。这个早已通过自招被二中国防科技育英班录取的女孩,不仅平时成绩稳居级部前十、多次斩获级部第一,更以全面发展的特质成为师生眼中的“标杆”。记者通过采访她的母亲和老师,揭开了这个“敏而好学”的少年背后,关于学习、教育与成长的深层逻辑。
学习之道:严谨专注,不放过每个知识盲区
“她总分345,但数学满分真的不容易,今年中考数学最后一道题运算复杂,根号结果让很多学生栽了跟头。”提及女儿的中考成绩,艺菲妈妈语气中难掩欣慰。这份从容背后,是孩子从小养成的“自我要求高”的学习态度。
四年级时,数学老师一句“错了就是不会,没有粗心一说”深深影响了黄艺菲。从此,她对学习有了“较真”的意识和行动——错题必须彻底弄懂,知识点的掌握力争滴水不漏。“初中刚接触化学时,她有半年时间感觉找不到门道,情绪有些低落。”艺菲妈妈回忆,那段时间女儿甚至想通过多报课外班突破瓶颈,最终在学校班主任兼化学老师的建议下,沉下心刷真题、抓牢基础知识点,一个寒假就逆转了局面,逐步实现了成绩飞跃。
这种专注力在自招考试中尤为凸显。“物理化学自招题强调复杂运算和缜密思维,她的沉稳细致应该也占了优势。”艺菲妈妈介绍,孩子除了上课听讲专注之外,学习方面没有思想负担,遇到问题会主动追着各科老师请教,甚至跨班级找“对眼”的老师答疑,“办公室的老师基本都认识她,这也是我去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偶然得知的。”
家庭教育:松弛有度,培养内在驱动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黄艺菲的成长里,家庭教育呈现出一种 “润物无声”的智慧。艺菲妈妈是公职人员,爸爸是大学老师,两人构建的家庭氛围既有规则感,又充满弹性。
这个家庭从不把学习视为唯一目标。去年暑假,即将升入初三的黄艺菲被允许独自飞往爸爸正在访学的英国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夏令营。“出发前她把证件、流程列成清单,贴身小包里装着护照和英镑,全程自己把控。”艺菲妈妈说,这次经历让孩子见识到“专注做自己”的价值,也让她更明白学习的意义——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拥有更多、更广阔的可能。
面对手机管理这一普遍难题,黄艺菲家的做法颇具借鉴性。初一初二时,全家协商后执行“每周半小时使用制”,手机由家长保管,用时领取、用完即还。“青春期孩子难免想聊天刷视频,但她懂得轻重,知道哪些事更重要,自从老师在班里说了以后,她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调整、去改变,这一点我确实感觉很难得”,艺菲妈妈说,这种自我约束让孩子在规则中培养起了自控力,“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规则和方法也让孩子成长收获了很多”。
成长启示:全面发展,让优秀成为自然
在青岛七中,黄艺菲的“标杆作用”从初三开始愈发明显。“她特别稳,能把老师教的方法落到实处,执行力很强。”班主任苗老师评价道,认真听讲的黄艺菲上课时总能抓住核心,课后带着问题追着老师讨论,甚至带动班里多个同学组成“问问题小分队”,下课就往办公室跑。这种师生间的互动和信任,让黄艺菲敢于向任何老师请教,哪怕不是自己班的任课教师,这一点也让记者被“无私有爱”的七中老师所感动。
黄艺菲的成长轨迹,再次说明了学习好的人可以样样好。她体育能考满分,长跑、运动会上都能大显身手;小提琴、乒乓球、游泳、轮滑 “一学就会”;自招物理题和数学的复杂运算难不倒她:英国夏令营的独立出行也难不倒她……
当记者追问黄艺菲如此优秀的原因时,“她有点单纯,但这份单纯带来的是专注”,艺菲妈妈这样解读女儿的特质。这种专注让她在学习时心无旁骛,在运动时尽情释放,在独处时通过日记梳理情绪。而父母的“适度放手”更让她学会了自我规划——自招前她坚持主攻物理化学,中考时又均衡发力,最终实现“双丰收”。
黄艺菲和弟弟
“没有人要求你必须卓越,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一步到达卓越,只需每天进步一点点。”回望女儿的成长,艺菲妈妈感觉这句话特别适合女儿,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她总结出三条心得:一是树立“错了就要改” 的学习标准,培养责任心;二是给予“试错空间”,让孩子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三是营造“不焦虑”的家庭氛围,让学习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当学习成为内在需求,当成长被赋予多元可能,优秀便会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这也许是黄艺菲的成长经历给予我们的一个关于教育本质的生动注解。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郝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