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段子手教授”出圈:用真诚幽默打破学术高冷,重塑师者新范式
创始人
2025-07-16 14:09:28
0

引言:当学术简历变身“脱口秀现场”

“教授最自豪的是能在30岁之前出了趟国,读完了书,还顺便拿到了一些文凭”“应该拿不到诺奖,只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不会帮学生找工作,不保证写推荐信,也不承诺按时毕业”……近日,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胡金牛、陈璟两位教授的“反套路”个人简介在网络引发热议。这些自嘲与幽默交织的自我介绍,不仅让网友直呼“神仙老师”,更以千万级访问量掀起一场关于学术真诚的讨论。当传统印象中严肃刻板的学术简历变身“脱口秀脚本”,这场意外走红背后,实则是两位教授对学术初心的坚守与对师者责任的深刻诠释。

一、破圈:从实验室到热搜榜的“真诚风暴”

1.1 胡金牛:用“人间真实”解构学术光环

胡金牛教授的简历堪称“自嘲式学术自传”。在介绍博士后经历时,他直言“主要是当时找不到工作”;谈及发表期刊,他备注“Physics Letters B、Scientific Report被定义为水刊”;面对审稿人身份,他调侃“被人强拉进去的”;甚至在研究方向备注中写道:“目前火得一塌糊涂,其实都是为了生存”。这种“凡尔赛式”的真诚,瞬间击中公众对学术圈“高冷”形象的刻板认知。

更令人捧腹的是他的“荣誉清单”: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入选者,备注“报个名就行,在没有任何真刀真枪资助的情况下已经顺利结题”;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标注“承蒙各位前辈大佬的支持”。这种将学术荣誉“祛魅”的表述,让网友感叹:“原来教授也会用网络梗,也会吐槽自己的‘水’经历。”

1.2 陈璟:以“学术反卷”重塑师者形象

与胡金牛的“自黑”不同,陈璟教授的简介更像一场“学术脱口秀”。他自称“在30岁之前靠全奖出了趟国,读完了书,还顺便拿到了一些文凭”,暗指自己拥有应用物理与计算机工程双学士、凝聚态物理与电子工程双硕士、电气工程博士的“学霸”履历;谈及研究方向,他坦言“应该拿不到诺奖,所以只做物理漂亮、数学简单的课题”;面对学生期待,他直接放话“不会帮找工作,不保证推荐信,也不承诺按时毕业”。

这种“反内卷”的宣言,在当下学术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更有趣的是,他在荣誉称号栏贴出网络热图“那些只是虚名而已,就好像浮云一样”,用幽默化解学术浮躁,却难掩其学术实力——已在《科学》《物理评论快报》等顶级期刊发表100余篇论文,被引超3300次,h指数达30。

二、溯因:真诚背后的学术底气与人格魅力

2.1 学术实力:幽默的底气来自硬核成果

两位教授的“自嘲”并非哗众取宠,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学术成就之上。胡金牛在原子核物理领域发表SCI论文60余篇,涵盖《物理评论快报》《天体物理杂志》等顶级期刊;陈璟则以非厄密光学效应研究闻名,2018年合作论文登上《科学》封面,2023年更在《物理学评论》等期刊连续发表高被引论文。

这种“学术大牛”与“段子手”的反差萌,恰恰印证了网友的评价:“又强又萌,大师我悟了!”当学术实力与人格魅力共振,真诚便成为最动人的“招生简章”。

2.2 教育理念:用幽默传递学术温度

在陈璟的学生眼中,他不仅是“游戏高手”(学生称常去办公室打PS4),更是“人生导师”。其个人主页中,与学生旅游、聚餐的照片与科研成果并列,展现着“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胡金牛则被学生评价为“学术上严谨细致,生活中宽厚和蔼”,其“乐在其中”的生活态度深刻影响着学生。

这种教育理念,在他们的简介中可见一斑。胡金牛将研究方向备注为“实验比较少,可以随便忽悠”“原子核物理中的大数据”,以轻松语气降低学术门槛;陈璟则明确列出硕士生、博士生最低毕业标准,用“丑话说在前头”的方式倒逼学生独立思考。这种“真诚到残酷”的教育方式,反而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三、深思:当“自嘲式简历”成为学术新风尚

3.1 破除学术“神坛化”:真诚是最好的“去魅剂”

长期以来,学术圈被贴上“高冷”“刻板”“功利”等标签。两位教授的走红,恰恰撕开了这层伪装。他们用自嘲解构学术权威,用幽默消解距离感,让公众看到:学者也可以是鲜活的、有温度的个体。正如原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叶显发所言:“这种‘自嘲式’简介,本质是师德中本应包含的真诚。”

3.2 重塑学术生态:从“内卷”到“热爱”的转向

在“非升即走”的压力下,学术界“灌水论文”“虚假包装”等现象屡见不鲜。两位教授的“反套路”简介,实则是对学术初心的回归。胡金牛坦言“原子核领域属于夕阳学科,基本上发不了Nature和Science”,却依然坚持研究;陈璟自称“只做感兴趣的课题”,将科研视为“智力游戏”。这种“不功利”的态度,恰是对“为学术而学术”精神的最佳诠释。

3.3 校方态度:包容个性,鼓励创新

南开大学对两位教授的“自嘲式简介”持开放态度,称其“生动诠释了‘日新’精神”。这种包容,不仅是对学术个性的尊重,更是对创新文化的培育。当高校不再用“模板化”简历束缚学者,当“真诚”成为评价师者的标准之一,学术生态的优化便有了更多可能。

四、启示:学术真诚如何照进现实?

4.1 对学者:保持真实,拒绝“人设”

在社交媒体时代,学者的一言一行都被放大审视。两位教授的走红表明,公众并非排斥学术权威,而是反感“虚假完美”的人设。保持真实,用幽默化解压力,用真诚传递价值,或许比“端着架子”更能赢得尊重。

4.2 对高校:构建包容的学术文化

高校应鼓励学者展现个性,而非用“职称”“头衔”等标签定义价值。南开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通过开放简历编辑权限,赋予学者自我表达的自由,让学术回归“人”的本质。

4.3 对公众:以理性视角看待学术

网友对两位教授的追捧,反映出公众对“真实学术”的渴望。但需警惕的是,幽默只是表象,学术实力才是内核。在为“段子手教授”点赞的同时,更应关注其研究成果,推动学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结语:当学术真诚成为“流量密码”

胡金牛、陈璟两位教授的走红,绝非偶然。在学术内卷加剧、师生关系疏离的当下,他们的“自嘲式简介”如同一股清流,提醒我们:学术的本质是探索真理,而非追逐名利;师者的使命是点燃激情,而非制造焦虑。

正如陈璟在简介中所写:“科研就是一种智力游戏,必须有趣、能伸能屈、绝不贪刀。”或许,这场由简历引发的“真诚风暴”,正是学术界回归初心、重塑生态的起点。当更多学者敢于摘下“高冷”面具,以真实自我示人,学术的春天,便不再遥远。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每天车闻:迈凯伦集团控股完成资... 【懂车之道 产业】我们来盘点一下2025年7月11日,汽车圈都发生了一些什么大事件。 汽车事件一:迈...
每天车闻:奇瑞汽车:申报工信部... 【懂车之道 产业】我们来盘点一下2025年7月12日,汽车圈都发生了一些什么大事件。 汽车事件一:奇...
7月17日早餐 | 新能源车继... 大家早上壕! 先看海外要闻: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很快被特朗普解雇的传闻一度引发金融市场显著震荡,...
每天车闻:一汽-大众4款全新平... 【懂车之道 产业】我们来盘点一下2025年7月13日,汽车圈都发生了一些什么大事件。 汽车事件一:一...
黄杨钿甜“天价耳环”事件追踪丨... 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杨峰 杜卓滨 吴冰清 7月9日,黄杨钿甜的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了“生日动态”:Hap...
华为和上汽造了台15万起的新车... 之前跟机友们聊过。 虽说华为自己不造车,但旗下,已经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四位选手。 定位从高到低。...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何不在华北?... 在讨论国内水利工程领域颇具知名度的高校时,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些学校的名称,往往与它们实际...
江苏一高校被指“萝卜招聘”,复... 7月14日,有网友发文质疑常州大学怀德学院2025上半年综合管理岗公开招聘存在“萝卜岗”嫌疑。该网友...
印航客机黑匣子录音显示:机长关...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7月16日获悉,美方初步调查评估消息称,印度航空失事航班的黑匣子录音显示,机长关闭了...
月付、免押金、送家电,房东们争... 文 | 显微故事,作者 | 楚樵,编辑 | 卓然 2025年毕业季,租房市场迎来了史上规模最大的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