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开讲!带你了解学院概况
一、学院简介
1.历史沿革
百年学府,百年学科。机械工程学院成立于1997年,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895年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设立的机器学门。
原北洋大学校长、中国机械学科奠基人之一刘仙洲,原天津大学校长、流体力学专家张国藩,原天津大学校长、内燃机专家史绍熙等院士学者曾任职任教,是天津大学历史最悠久和最具实力的学院之一。
2.办学理念与学科定位
学院以“一流人才、一流队伍、一流学科、一流学术、一流环境”为建设目标,依托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三个一级学科,秉承实事求是的校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等各项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二、学科介绍
1.重点学科与评估排名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16年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三个一级学科均进入A类。2022年,经国务院批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机械工程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获评“天津市顶尖学科培育计划”。2025年“QS世界学科排名”中,“机械工程”排名第127位。
2.优势学科介绍
机械工程: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源自北洋大学创立,早在1895年北洋大学建校之初即设有“机器学门”,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机械学科,是国家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本学科面向国际前沿并紧密围绕制造装备、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在大型复杂装备设计、制造与应用中的科研优势和骨干作用,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五大研究方向:
(1)机构学方向形成以变胞、并联、丝传动、折展机构为特色的研究体系,引领国际学术前沿;
(2)智能机器人创新设计方向围绕并混联、医疗、水下机器人的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聚焦机器人创新设计,实施“机器人+智能”行动,在国际上形成特色鲜明的群体优势;
(3)高端制造装备方向以工业母机为核心,在加工测控等形成集群优势,成为基础共性技术国家战略科研力量,突破精密工作母机等的技术瓶颈,解决“卡脖子”问题;
(4)高效精密加工方向为新型材料/构件一体化零部件提供关键工艺,服务国家重大工程;
(5)网络化协同制造方向聚焦数据驱动的产品设计技术,助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同时,逐步形成生物制造、微纳系统等新研究方向。
力学:本学科方向发展均衡,综合优势突出,涵盖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工程力学、生物力学等二级学科;学科特色明显,在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实验力学、重大工程装备力学、波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等方向处于国内领先。基础与应用并重,近年来,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学位点聚焦五大方向。
(1)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方向,面向国家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的基础科学难题,在边界层转捩、高温气体动力学、稀薄气体动力学等方面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引领国际学术前沿;
(2)实验力学方向立足显微拉曼、显微荧光、太赫兹波以及光学相干成像等新技术和新实验方法,开创“光谱力学”学术新领域;
(3)重大工程装备力学方向,聚焦隧道挖掘、深海采矿、航天飞行器等国家战略领域的重大装备,开展传感设备、安全评价、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研发,为“大国重器”的构建贡献“天大”力量;
(4)波动力学方向融合的“动力学与控制”和“固体力学”的若干特色方向,形成先进材料与结构动态力学创新群体,在力学及与其他学科相交叉的领域开展有创新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5)非线性动力学方向以赋能人工智能及重大装备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为先导,关注转子动力学与先进智能结构动力学设计方向,解决发动机转子、先进功能材料减振降噪、振动能量利用中的“卡脖子”科学问题。同时,逐步形成软材料力学、医工交叉力学以及极端环境力学等新方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本学科历史悠久,始建于1930年代,1956年招收首批研究生,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1986年成立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建立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年成立内燃动力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23年完成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学科面向国际能源与环境重大挑战,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学科开展面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已成为国内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主要学术基地。聚焦高效内燃动力燃烧与排放控制、净零碳动力能源转化与利用、先进动力系统集成及智能化等方向,突破节能降碳关键核心技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双碳战略、服务国防装备建设。学科服务于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存储和利用,主要研究能源的热能、光能、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者逆向转换和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管理。
棠芯安利!解锁教学资源
三、研究生招生专业
1.硕士点专业
080100 力学
080200 机械工程
0802Z1 工业设计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5500 机械(专业学位)-01机械工程、02工业设计工程、03力学与航天航空、04智能装备与医疗机器人、05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
085800 能源动力(专业学位)
2.博士点专业
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080102 固体力学
080103 流体力学
080104 工程力学
0801Z1 生物力学
080200 机械工程
0802Z1 工业设计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
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
085500 机械(专业学位)
085800 能源动力(专业学位)
四、教学资源
1.师资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教工360余名,专任教师240余人。拥有多位国家级人才称号教师、两院院士、外籍院士、“杰青”、国家“万人计划”,“四青”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及多个基金委国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2.科研平台
拥有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车用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机构理论与装备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3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以及若干高水平科研基地和合作平台。
五、国际交流
机械工程学院深化全球合作伙伴关系,与6所知名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与德国德累斯顿工大建立中德安全和可靠性声控实验室,定期派出硕博生赴外方交换;与英国布鲁奈尔大学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每年可选派1名博士生赴英方联合培养。
就业知多少?研维告诉你
六、就业
机械工程学院2022-2024届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 以上,博士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达97%以上。就业单位类型广泛,不仅能进入高校、科研院所深耕学术研究,还能入职国企央企开启职业新篇,更有机会投身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实现社会价值。
七、学院其他特色
近年来,我院与通用技术集团、兵器工业集团、国机集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崂山实验室、汉江实验室、医疗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浙江国际创新设计与智造研究院等单位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培养博硕士研究生项目,以满足国家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2025年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