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不爱学习,可能是童年“太富裕”了,学习动力危机如何破
创始人
2025-07-22 18:09:43
0

文|凝妈悟语

偶然看到一个观点,认为很多孩子学习动力不足,是因为童年太富裕,是父母给的太多。

深以为然!

现在很多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很少主动去学,而是被父母催着、要求着去学。

到了学习的时间,看视频看不够、玩玩具没过瘾,都成为不能立即去学习的理由。学习起来,也像是给父母学的,学一会儿就开小差,一遇到小困难就说不会做想放弃。

回想以前,却是另一番景象。

父母很少催孩子学习,甚至根本不管,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放学回家,先要被撵着去劳动,干完活才能在昏暗的光线下写作业,打着手电筒偷偷躲在被窝里看书。

物质匮乏时代,学习是孩子们主动争取的奢侈品。

前后对比,看似矛盾的背后,是令人警醒的真相:童年的过度富裕,正在悄悄扼杀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原始渴望。

物质上太富裕

温饱早已不是问题,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数不清的玩具、图书。但是,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怎么来的,反正不需要自己付出什么劳动,就可以轻松获得,得到是习以为常!

外界的诱惑也非常大,当孩子看到别人有什么玩具、吃了什么零食,也想拥有。父母不想让孩子委屈和自卑,不想让孩子觉得被别人比下去,二话不说就会满足孩子。

父母还喜欢用物质奖励孩子,涵盖学习、好表现等各个方面。

跟孩子做好约定,达到目标即可奖励。可有时候孩子急不可耐,想提前预支,父母本着信任孩子的原则欣然答应,但孩子最终却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

孩子反复要求,父母反复满足,时间一长,孩子就掌握了拿捏父母的方法,不再靠实实在在的努力。

有一项针对中产家庭青少年的长期研究发现,物质过度满足与学业动机下降存在显著关联。这与德西效应完美契合:过度的外部奖励会削弱行为本身的内在动机。

当孩子习惯于想要即得,就更难理解努力和回报之间的深层联系,对需要长期坚持获得的活动兴趣索然。

有家长坦言:“孩子觉得读书是为我们读的,因为他想要的东西,不读书我们最终也会买给他。”

当物质唾手可得,学习行为就容易被异化为换取奖励的“交易”,而非源于好奇或成就感的自发追求。

学习资源太富裕

现在学习内容比以前要丰富,但孩子们却越来越不爱思考了!

不是因为孩子变笨,而是孩子可以调用的工具、资源太多了。

现在的父母受教育水平整体上比上一代高很多,能顺利帮孩子排忧解难。孩子一遇到不懂的问题,父母就赶紧过来指导。

孩子虽然不害怕解决难题了,但是一遇到难题就想求助父母,而不是自己多花一些时间思考。

现在网络上也有大量的学习视频,还有学习机,再加上AI,资源实在是太丰富。孩子有不懂的问题,直接问一问,比思考来的可要快速。

造成的结果是,孩子往往不会举一反三,题目稍微变换一下条件或说法,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学了跟没学一样。

但是写作业的时候有人帮,考试的时候还会有人帮吗?

考试成绩屡战屡差,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对学习就提不起精神,认为“我不行”。

国内外多项研究认为: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即时获取答案,会显著削弱学生的专注力、深度思考能力和记忆保持率。

大脑本身就是懒家伙,喜欢拈轻怕重,当习惯了拿来主义,自身的分析、推理、整合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现有条件下,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思考

物质条件好,是好事,不能让孩子没苦硬吃,但也不要过度满足,而是适当给予。

衣服、玩具、书籍,够用就行。衣服穿小了或破了再添加,玩具没必要不买,书看完了再买。不要满足虚荣心,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孩子。

和孩子一起制定的原则要严格执行,没有浮动的余地。非必需品的获取,应该和孩子持续努力、深度探索挂钩。这不是吝啬,而是让孩子体验“目标-努力-达成-获得”的正向循环。

给孩子分配家务,鼓励孩子参与社区服务,或集体公益,让他们亲身感受劳动创造价值的艰辛和喜悦。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物质的来之不易。

好的学习工具和资源,是把双刃剑,为孩子的学习带来便利,使学习更加高效。但如果不加节制的滥用,就会破坏孩子应有的思考力。

要让孩子刻意思考,走一遍思考流程,实在没有思路时才求助。

比如遇到难题时,要读题3遍,圈画关键词,找出解决的问题,涉及到哪些知识点,需要哪些条件,写出思路,尝试解答。之后才发起求助,问家长或问媒介。这样培养是解题策略而不是答案依赖。

求助时,也不是单纯为了获取答案,而是验证自己的思路、拓展知识背景,学会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这样培养是解题策略而不是答案依赖。

平时要多鼓励孩子当小老师讲题,利用输出的方式强制大脑进行组织和思考,抵抗思维惰性。

当我们不再替孩子思考,而是智慧的引导,就能让孩子学会“如何学习”,而不是具体会做某一道题。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问题,那份源自内在的成就感,才是驱动学习最持久、最强大的引擎。

写在最后:

真正的教育富足,不在于物质堆砌或为孩子扫清一切障碍,而在于点燃孩子的好奇心和成就感。

物质的节制、工具的审慎使用,也不是剥夺,而是为孩子腾出空间,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创造和思考。

童年需要足够的养分,但也需要适度的贫瘠,来激发内在动力。

当我们从过度给予转向赋能引导,孩子才能找回学习最本源的内在驱动力。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安卓系统下载影响速度,安卓系统...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下载安卓系统的时候,速度好像变得有点慢呢?是不是你也遇到了这种情况?别急,今天就来...
汤阴县纪委监委:严刹“谢师宴”... 大象新闻记者 于艳彬 通讯员 程小卫 孟宪敏 “尊师在心不在宴,真正的敬意无需铺张宴席表达。我们更愿...
谭德塞警告:加沙正陷入人为造成... 谭德塞发出了严肃警告,指出加沙正深陷人为造成的大规模饥荒之中。在这片原本就饱受冲突摧残的土地上,如今...
东湖评论|落地回响是一抓到底不... 湖北日报评论员 常少华在最近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谈起城市工作的部署时说:“事情说了...
湖北省质检院开展质量技术帮扶行...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刘书恒)为充分发挥省级检验检测机构资源优势,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近日...
要做中国版Uber,如祺启动“... 7月23日,如祺出行宣布正式启动“Robotaxi+”战略。该公司称,计划凭借平台的资源聚合优势和运...
增程式电动车逆袭,合资品牌扎堆... 近期,增程式电动车技术重新获得了跨国车企的青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在最新发布的工信部目录中,福特...
哪吒虚报销量超6万,极氪卷入,... 近日,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极氪与哪吒汽车被曝通过“0公里二手车”手段虚报销量,以完成激进的销售目标。 ...
上海rfid厂家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RFID(射频识别)技术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和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作为...
一个时代落幕!又一知名车企,彻... 7月22日,三菱汽车宣布,终止和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以及合资公司的发动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