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毕业论文“写”在实践成果中
创始人
2025-07-23 16:03:32
0

不用写论文,也能拿学位。2022年起,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9部门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如今迎来验收时刻。今年首批毕业的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中,已有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此前,部分个例已引发关注。比如,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硕士生王茜,凭借一套仪器设备及研发报告通过答辩,成为山东首名以实践成果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天津大学10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工程硕士生,以方案设计、产品设计等实践成果申请学位……多所高校的鲜活案例,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打破“唯论文”壁垒,以实践为导向,实现产教融合全流程贯通。

评价“指挥棒”的优化,背后有深刻现实考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培养卓越工程师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而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正是一个重要切入点。从市场需求来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长期存在。比如,有些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也更喜欢纸上谈兵”;由于缺少产业支撑,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路径区别不大。凡此种种,导致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脱节、实验室与生产线脱节。

这样的试点有多重意义。首先,有的专业本来就偏实践应用,其科研成果难以用论文形式呈现,一味要求学术创新反而削足适履。其次,以制度化方式肯定实践成果的价值,能激励更多学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技术进步。最后,产教融合有助于学子聚焦真问题、锻造真能力,在解决实践“考题”中缩短培养周期。

这绝不意味着放松标准。某种程度上,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多所高校答辩现场都邀请了企业界专家,没有“硬通货”很难过关。也要看到,探索刚刚开始,一些现实矛盾和挑战也亟须破解。如产教融合中的“校热”与“企冷”,实践成果的多元化与评价的标准化,以及个人贡献的认定、知识产权的归属,等等。严格标准,突破难题,才能推动这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取得实效。

(摘编自《南方日报》,原题为《硕士生毕业不再“唯论文”的启示》)

作者:钟 颐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科技部,重磅发布! 科技部官网发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 中国基金报记者 邱德坤 7月23日,科技部官网发布《驾...
阿维塔再建新工厂?设计图曝光引... 就在今日,一则新闻突然在汽车界热传,那就是阿维塔新工厂设计图纸曝光,这可以解读为在长安升级为新央企后...
中兴努比亚星云AIOS升级:车... 中兴努比亚近日宣布,其星云AIOS系统迎来了车机互联功能的重大升级。此次升级覆盖了多款旗舰机型,包括...
比亚迪首批车主换电池:高价引热... 近期,比亚迪首批车主更换电池的事件在汽车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有车主反映,更换电池的费用高达5万元,...
课堂外的“小成就”,每个孩子都... 六月黄昏时分,夕阳犹挂天边,我与语文老师共骑电动车,穿梭在古朴的老街巷弄,这次我们的行程是到小王家进...
乌外交部:涉及俄乌停火的两份备... 乌外交部近期明确表示,涉及俄乌停火的两份备忘录仅为草案状态,目前双方尚未达成共识。这一消息凸显了俄乌...
特斯拉过保后现漏水问题,车主质... 陶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她的车辆在驾驶过程中出现了渗水情况。据陶女士描述,最初她发现脚刹...
比亚迪智电车队启程上合电视节,... 在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一场旨在促进文化交融与经贸合作的盛事拉开了帷幕。近日,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国...
国产全新奥迪A6L测试谍照曝光... 近期,有关国产全新一代奥迪A6L的测试谍照在网络上曝光,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海外版车型已于今年4月...
“高考580,却只能复读”,女... 高考真的是越来越“卷”了。以前考500多分,那基本上是准能上各省的一本院校的。可也不知道从哪一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