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的是越来越“卷”了。以前考500多分,那基本上是准能上各省的一本院校的。可也不知道从哪一年起,就拿安徽来说吧。
笔者记得安徽的文科生考500多分竟然只能上二本院校了。现在500多分被定义为普通好学生的水平,不过要是高考能考到580分的话,基本上还是有希望冲一冲比较不错的211院校的。
至于985院校嘛,那还是别想了。然而有一位同学哭诉着说,他今年考了580分,但是竟然已经没有学校可以上了。为什么会造成如此落魄的情况呢?
良性的高考竞争有助于大家提升自身水平,可要是高考“卷”到了一定程度,比如580分都只能选择复读的话,那似乎就有些过了头。
这么说来,那400多分的考生可咋整呢?今年还真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事例,不少网友看完后,并没有太多同情,反而是一声叹息,恨铁不成钢。
这位同学来自广东,考了580分,在广东按理说是挺有竞争力的。但他最新查看自己能上的院校时,却傻了眼。据说这位同学一开始就确定好了自己的高考志愿。
可后来突发奇想,又改了一下,报考了大量外省的学校。他为啥突然把志愿改成省外的呢?大家也不清楚,不过毕竟这是个人选择,似乎也没什么不妥。
毕竟往年就算一个学生报考的所有院校都不在自己家乡,也还是有机会上不错的大学的。但这位同学恰好就出了岔子,原来他更改完院校之后就一直忘了确认。
一开始他没发现,等过了两天看朋友圈,发现同班同学们都陆续查到了录取结果。他还以为自己也被某个外省学校录取了呢。
可当他看到广东同样情况的学生被录取后,发现自己的分数明明比人家高,为啥查询却还是没有录取结果,再一看学校官网,果然没有。
这时候这位同学才傻了眼,原来在他改报外地学校之后竟然忘了确认提交自己的志愿,这可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那句都快让人耳朵起茧子的老话又冒出来了:高考的每一个关键步骤都是在筛选人吧。这位同学目前估计只能去参加征集志愿,选一个好点儿的学校了。
不过征集志愿就跟考研调剂似的,基本上全看运气,谁运气好,谁就有可能征集到不错的志愿,只是真的是僧多粥少的局面。
这件事情背后还有不少疑点,有人说同样在广东深圳的高中,学校是可以查到志愿的确认状态的。
在家长群里,老师都能多次催促那些还未确认志愿的家长和学生,难道其他学校没提供这样的服务吗?
但平心而论,大家觉得这件事发生在一个十八、十九岁的准大学生身上,能被谅解吗?他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如果这种事还要靠别人催着才能想起来,那确实有点儿荒唐,而且高三的老师在这段时间应该也很忙。
好在这位女同学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她直接打算复读了。估计考出580分的这位同学也是心有不甘,实在没办法接受这么低级的错误发生在自己身上。
她还把自己的头像都换成了“填报志愿,未确认”这样鲜红的字眼,足以警醒她的一生。
都说人教人学不会,但是事儿教人一次就能学会,希望这样惨痛的教训在很多人的人生中不要再发生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