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A妈呀~ 家有准初中生的二宝妈。
“孩子不是天生就有好成绩的。”这是班主任经常说的一句话。
有一次家长会,她说:“带了好几届毕业班的老教师们经常交流经验,他们发现98%成绩好的学霸们大多是被父母盯出来的。”
老师强调,这可不是简单粗暴地“盯着”孩子学习,而是有方法、有策略地引导和陪伴。
尤其暑假,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别一直盯着孩子的作业,而是要抓住三个关键能力!孩子升入初中后,才能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快速适应初中的学习。
一、盯“执行力”:把大任务拆成多个小任务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暑假刚开始给孩子布置了一本练习册,孩子答应得好好的,结果暑假过半才写了几页。
这不是孩子故意偷懒,而是大脑对“这个大任务”会本能地逃避。
具体怎么做呢?
★把一本练习册拆解成每天一页或两页:和孩子商量好页数;还可以把练习册拆分,每天给孩子两页。让孩子直观看到任务量,增加执行力。
★把一本阅读书拆解成每天读多少:比如每天一个章节,并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打卡表,读完贴张好看的小贴纸,打卡表贴满,这本书就读完了。
当孩子看到自己的练习册纸越来越多,看到每天增加一个的小贴纸,孩子会明显感受到成就感,能让他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盯“统合力”:在生活中激活多感官学习
为什么很多孩子写作业时坐不住,背课文记不住?
但让他玩游戏,却能一坐就是半天,游戏攻略说得贼溜。
其实是学习时大脑调动的感官较少,课本上的知识大多是文字和图片,只能刺激视觉,孩子学一会儿就容易疲劳、走神,效率低。
但为什么孩子玩游戏能专注几个小时?因为游戏中有声音、动画、队友的互动等,可以同时多种感官刺激,让大脑一直保持活跃。
暑假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场景,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来学习。
比如,
写作业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边读边写,调动听觉和视觉双重记忆;
背诵课文时,可以让孩子边走路边背诵,或者随着朗读有节奏的“摇头晃脑”,调动身体律动和语言记忆。
当孩子学习时,把手(写)、眼(看)、耳(听)、身体(动)都参与到学习中,知识就会像刻在脑子里一样,想忘都难。
这就是多感官统合学习的神奇之处,印象深刻,他会记得特别牢。
三、盯“规划力”:让孩子学会“搭框架”
你会发现,有些孩子作业写得又快又好,还能自主安排学习;而有些孩子总是手忙脚乱,这其实是规划力的差距。
真正的尖子生,往往在寒暑假就悄悄做好了规划。
对于规划力较弱的小学生,家长要做的不是替他安排好一切,而是让孩子学会“搭建框架”,让他学会自己规划。
比如
★外甥女五升六的暑假,已经预习完了六年级的内容,正在背初中的文言文和古诗。
★和她关系好的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已经看完了《西游记》《上下五千年》等经典故事,正在梳理朝代顺序,历史人物关系。
★有的已经自学完了小学英语,《新概念》第一册也学完了,正在学第二册。
老师说:“学习好是有原因的。”
成绩拔尖的孩子,他们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在培养规划能力了。
暑假是孩子拉开差距的关键期,也是培养习惯的黄金期。
家长“盯娃”做好这三件事就够了,不用整天催,孩子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进步。
等到开学后你会发现,那个曾经拖拉、马虎的孩子,已经越来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