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这次的“论文风波”,可谓是彻底撕碎了文科专业的“遮羞布”,如果不是亲自拜读了某些研究生、教授的学术论文,普通人都想不到原来学术还能这么“搞”。
人们搞学术、写论文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以前总觉得论文就应该是有价值的研究,无论是揭露现象背后的本质,还是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法、亦或是推动某个领域的研究发展。
一篇有价值的论文的核心难道不该是“价值”吗?可现在文科论文却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武大风波中的“女性主义论文”如此,如今就连复旦大学教授的论文,也被网友怒喷“不会说人话”了。
复旦大学也算得上是人文社科领域“天花板”级别的高校了,即便不单独讨论文科专业,这也是能被称为“清北复交”国内高校食物链最顶端的优质大学。
可就在近期,有网友扒出了一篇复旦大学教授的论文,评论更是非常讽刺:“某某老师这写的是啥啊?不说人话,复旦新院基本没有能做学问的了?”
原来这是一篇来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某教授的论文,都知道现在的新闻类专业在走下坡路,传统媒体的没落、新媒体的兴起让这些学术派成了夹在中间最尴尬的存在。
新闻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选择和升学竞争上都承受着不小的挑战,找不到工作的新闻专业学生只能去考研,卷出了400多分的高度,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生,却没想到连顶尖大学的教授都在搞这样不知所云的研究,不禁令人感慨:“新闻领域还有未来吗?”
而这篇被网友狂喷的论文,题目就叫人头脑发懵“分布式网络:共通体何以可能”,看似很高大上的标题,却丝毫不知道究竟在研究什么。
至于论文的内容更是令不少网友直呼“看不懂中文”,从摘要开始,表达就是云里雾里,表面看每个字都是汉字,组成的词也不是多晦涩难懂的词,可这些字与词连成句子,就成了网友们口中“不会说人话的表达”。
如果都是“外行人”看不懂,或许可以用“隔行如隔山”来形容,可一篇学术型论文,普通人关注这些的热情几乎为0,而看到这篇推送并且会点进去认真看的,恰恰是学历不低的研究生,且极大可能就是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学者。
这些对新闻领域的研究有所涉猎的人都看不懂,更何况普通人呢?有该专业的网友硬着头皮把这篇论文通读了一遍,竟然真的总结出了论文想表达的核心思想。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人人都能玩手机”,进一步解释一下就是“以前大家用传统媒体如看电视这样的方式来形容集体记忆,而现在有了智能手机,个体之间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
可如果用一句话就能总结出来的表达,又何必要刻意用这么晦涩难懂的文字去写成一篇学术论文呢?这种为了晦涩而晦涩的表达、为了发论文而发的论文,他们的存在究竟有什么价值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相关专业的同学们,以至于评论区有研究生质疑:这难道真的不是AI生成的文章吗?就仿佛为了达成某些要求,而强行凑出来一篇“看起来很高大上的论文”。
或许不是所有的文科论文都是这样,但既然有文科的论文能做到有价值、有意义且让人看得懂,或许是时候抬高文科论文的审核和发表门槛了,就像此前一些网友所说:虽然文科科研不费多少钱,那也不能白白浪费这么多A4纸吧。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