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进上海交大不容易,全国考生挤破头也就录取那么几千人。可最近学校直接劝退了六名失联研究生,文凭说没就没了。
学校都爱惜羽毛,希望学生顺利毕业,桃李满天下。从前,复旦大学因为学生外出从事违法活动,开除学生。
这次,上海交大因为什么开除这些学生,或者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求学的机会,非要胡闹呢?
上海交通大学最近贴出公告劝退六名研究生,原因挺硬核,这些人长期不注册、不露面,彻底“失联”了。
按学校流程,公告期内要是本人不吭声,学籍就直接注销。消息一出很多人惋惜:毕竟上交大硕士文凭含金量高,毕业起薪少说二十万,怎么说丢就丢?
更蹊跷的是,网传这六人里有两个寒门学子,一个化工硕士,一个文科硕士,故事听着像苦情剧。
是不是山里娃拼进名校却扛不住压力,被导师刁难、被论文压垮,最后靠送外卖维生,悄无声息退场?仔细琢磨全是漏洞。
先说导师为难学生这事就不合常理。硕士毕业不像博士那么难,只要论文查重过关、结构没硬伤,导师巴不得学生早点毕业,毕竟学生延毕会影响导师招生名额和考核。
上交大去年硕士毕业率97%,真正卡住的要么是抄袭实锤,要么是压根没完成学业。再看“经济压力大被迫打工”,更站不住脚。
硕士国家助学金每月600块打底,导师补贴最低400,加上学业奖学金覆盖学费,基本生活够用。真有困难还能申请特困补助,学校甚至提供带薪的助研岗位。
那些喊着“穷到退学”的,恐怕是没算清这笔账。至于网传的“化工硕士被导师扣数据”,文科生“查不到资料”,听着更像借口。
上交大图书馆数据库覆盖98%的学科需求,馆际互借还能跨校调文献。实验室都有数据共享规则,导师私藏数据一旦被举报,自己也得吃处分。
退一万步说,真遇不公,学校信访办、纪委电话全公开,发帖不如直接投诉。所以失联真相往往跟现实有关!
退学的原因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每年都有这样的学生出现。有人考上研才发现专业不合胃口,硬撑不如趁早转行。
有人被名企高薪挖走,算清机会成本后干脆弃学。还有的纯粹是躺平,挂科超六成、考勤全红,收到退学预警直接玩消失。
像去年某985高校劝退的78名研究生里,四成在退学前早已注册公司当老板。那是不是都是这些原因呢?
就算有其他原因,继续完成学业,也算是人生的一个精彩瞬间,和学校协商,不至于不可以吧?非要退学是不是太可惜了?
其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顶尖高校的硕士每周60小时学习是常态,文科生啃文献到凌晨,工科生泡实验室连轴转。
心理中心常年开免费咨询,学业预警系统会提前介入帮扶,连导师分配都能申请更换。这些,都是为了防止学生压力过大,所以,想一下就知道,研究生的日子不好过。
说到底,名校硕士帽不是保险箱,它更像张闯关地图:有人按部就班通关,有人半路改道换副本,也有人直接撕地图离场。
六张退学公告背后,其实是六次理性或任性的选择。只要想清楚代价,退学未必是失败,但玩消失绝对是最差解法,既坑了自己征信,又堵死复学后路。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现在读AI博士已经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