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考上大学,学费、生活费供上去了,自己就算完成任务了。
但其实,孩子进入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相处,建立人脉圈子。
而在大学里,子女和同学的关系能否融洽、能否获得人缘和支持,有时候,家长的一点小小用心,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要说:子女读大学,没事多给他们寄一些土特产。
土特产不仅是食物,更是“感情纽带”
你给孩子寄去的土特产,不只是让他填饱肚子。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可以分享的东西。
在大学宿舍,一个人带来的零食、美食,往往不是他一个人吃完的,而是自然地拿出来和舍友分享。
食物是最容易拉近关系的介质。
孩子在分享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加深了和舍友、同学的感情。
会分享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人缘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人缘好坏,直接影响孩子四年的学习与生活。
人缘好,就有人愿意提醒他考试重点,有人愿意帮他借书,有人愿意在他困难时伸手拉一把;
人缘差,就容易被孤立,甚至在团队合作时被边缘化。
而人缘,从哪里开始?
常常就是在日常的小事里。
一个总能拿出点小吃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人,往往会被认为“大方、好相处”;
一个只顾自己、不愿意分享的人,就容易被认为“自私、孤僻”。
家长寄的土特产,实际上是在帮孩子“制造分享的机会”。
分享食物,就是在培养孩子的人脉
有人说,人脉是成年后才要经营的东西。
其实不然,大学就是孩子人脉的第一站。
大学舍友、同学,很多时候会成为孩子未来人生路上的同事、合作伙伴,甚至贵人。
而良好的人脉关系,往往是从宿舍里的一顿夜宵,从课堂上的一次互助,从分享的一罐咸菜开始的。
你寄去的不仅是食物,还是孩子在宿舍里“结交人心的筹码”。
最好的土特产,是家里亲手做的
当然,市场上的零食、特产也可以,但如果家长有条件,能自己动手做一些东西,那份心意更珍贵。
孩子拿出去分给舍友时,不仅仅是分享食物,更是分享“家乡的味道、父母的关爱”。
这种带着温度的食物,更能让舍友对孩子多一份亲近感。
家长的小小付出,孩子的大大收获
很多家长没意识到,自己多花点心思,多寄一些土特产,对孩子而言,远远不只是“吃”这么简单。
它能给孩子带来:
而这一切,只需要家长在生活中多寄几次包裹。
结语
子女上大学,不只是学知识,更是进入社会的第一课。
这门课里,除了学习能力,人缘、人脉、情商同样重要。
所以,做父母的,不要吝啬那几包土特产。
咸菜、肉酱、干果、蜜饯,哪怕是自己家乡最普通的东西,只要孩子能拿出来和舍友分享,那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记住:你寄去的不是土特产,而是孩子在大学里的人脉靠山。
上一篇:校研会研究生杂志社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