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俊杰 来源:另一间教室
我曾经不止一次和老师们闲聊时说:一个老师是否优秀,不在于这个老师名气有多大,教学能力有多强,说到底,课堂管理应该是第一位。卓越的课堂管理并非教学的附庸,它恰似树之根,根之沃土。
为什么这么说?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才入职的新老师在教学经验上可能不足,但因能恩威并施,课堂管理有章法,根本不会成为影响他教学业绩的羁绊;相反,有些拥有十几二十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倘若没有一套清晰的课堂管理程序,其效果反而不及年轻教师。这就好比一个技艺精湛的厨师,可以烹饪出美味佳肴,却未必可以胜任一个饭店老板—— 而真正优秀的老板,往往既懂厨艺又善经营。
课堂管理是一门学问,它的重要性甚至先于教学能力本身,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精力去琢磨,并且需要持续地完善。毕竟,若不能让课堂井井有条,即便备课再精心、付出再敬业,也难见成效。
回想十年前,我在全国名师观摩会上目睹过这样的场景:一位全国名师的教学设计亮点纷呈,教师本人素养也挺高,可学生就是不举手,不发言。学生这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的自我约束了,可想而知在日常教学中会是怎样的情景。最终名师冷汗直流,一节本该精彩纷呈的课,却沦为了教师的“独角戏”,匆匆收场。
有研究发现,课堂管理得当的班级,其学生在测试中的成绩比管理不善的班级高出 10-15%。而且,这些班级的学生在课堂主动性、学习兴趣等方面也表现得更为积极。
这些都深刻印证了:课堂管理凌驾于有效教学所有因素之上。
试想,若课堂毫无秩序,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课备得再精彩,学生哪有心思听你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好呢?好的课堂管理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心听讲、积极学习的环境;
试想,若学生不信任一个老师,没能接纳一个老师,即便老师声嘶力竭地讲课,学生哪里能理解感恩你的良苦用心呢?好的管理是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愿意聆听;
试想,若班级没有建立一套规则,学生没有自律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效率又从何谈起呢?好的课堂管理,是建立获得认同的规则体系,让班级运转有序。
当然课堂管理应该以预防为主。首先得着手建立一套明确的规则,开学前就得准备,并且让学生集体参与修订,一起商定,白纸黑色,每人一份签字确认,一式两份,郑重在教室的显眼处贴上一份,每学年更新一次。
有了这份规则,就避免了每天不断解决新问题。当有学生违反规定或者不服规定,你只需要淡淡地,且坚定告诉他:你选择了违反第几条规定,自然承受相应的处罚。当有学生把规则遵守得很好,你同样需要面带微笑肯定学生:你遵守了第几条规定,为你的自律点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规则制定的重点不是在罚,是让学生明白:规矩在,选择在你,结果你得承担。
当这些规矩在强化中慢慢形成了习惯,教室里的感觉,学生们的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家互相尊重,省下了无数因为整顿纪律的宝贵课堂时间。
如此,你才会发自内心的说:教育很简单,教育很有意思,教育很有力量。
上一篇:河南大学招120个博士,看名单懵了,多是清北名校,自己只有11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