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500万辆!汽车自主品牌出海步伐加快;2000多家!汽车上下游企业集聚;5000亿元!汽车年产销规模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芜湖汽车产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芜湖正全力以赴打造世界著名汽车城,力争在未来的汽车产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即将出海的奇瑞汽车整装待发。奇瑞集团供图
一个产业的崛起,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今年上半年,奇瑞集团势头强劲,不断刷新中国汽车“扬帆出海”速度。平均每29秒出口一辆奇瑞车,平均每5辆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里,就有一辆是“奇瑞造”。
持续创新赢主动。奇瑞品牌的快速发展,与奇瑞加快以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密不可分。
再难不省研发,再忙不减培训。奇瑞坚持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5%以上用于研发,建立起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池”和“专利库”,累计申请专利3.9万件,授权2.4万件,连续11年位居安徽发明专利百强榜首。
奇瑞汽车焊装车间,机械手施展硬核“手艺”。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作为芜湖汽车制造业的首席企业、链主企业,今年上半年,奇瑞销量“成绩单”分外抢眼:实现营收2805亿元,同比增长38.3%;销量达到126万辆,同比增长14.5%,创历史同期新高。
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对技术创新的坚守,也是企业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走进奇瑞汽车智造一工厂冲压车间内,一台台灵活的机械臂上下挥舞,忙得不亦乐乎,得益于高度自动化,这里平均1分钟就能下线一辆新车。
芜湖奇瑞汽车焊装车间。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
截至目前,芜湖集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0多家。2024年,全市贡献了安徽全省46.2%的汽车产量和近80%的汽车出口量,几乎撑起了安徽汽车产业的半壁江山。
眼下虽已出伏,但高温依旧,一如芜湖众霖模具的生产车间,热力十足。随着800T产线、2500T产线和五机连线的运行投产,目前,年生产能力可达80万台套。
说起这家紧挨G205国道的汽车模具企业,绕不过的一个词就是速度。
4月签约、6月开工、11月投产……众霖模具从一片荒地到“长”出一座汽车零部件厂,用时仅193天,跑出了南陵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加速度”。
俯瞰紧挨G205快速通道的龙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这速度的背后,是朝“汽”勃发的南陵。
开年以来,位于南陵县许镇镇的龙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动作频频,昔日的“汽车小镇”正加速步伐挺进“汽车强镇”。
在汽车新能源的变革浪潮中,不少配套企业也有着上乘表现。
在弋江区,安徽瑞露科技有限公司的PACK电池包总装车间里,U字型产线同样一片忙碌。
随处可见的集成机器人按行程轨迹工作,专业设备正对电池包进行精准检测,安装、涂胶等不少传统工人工位已被“一丝不苟”的机器人取代。
安徽瑞露科技有限公司量产的汽车电池包。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产线上正在生产的就是微卡电池包,经过充放电之后,EOL检测完成即可入库。”公司副总经理唐庆伟告诉记者,升级过的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率达到60%,预计今年产值可达到8亿元。
当前,芜湖市正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培育壮大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的汽车产业生态,助力以奇瑞为“链主”的汽车集群向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冲击。
长江之畔,芜湖汽车正“马力”十足,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