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伊始,为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和传染病发生,及时发现并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切实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与身体健康,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校园食品安全有关事项提示如下:
一、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筑牢学校食堂安全防线
各级各类学校和校外托餐场所要切实承担起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守安全底线。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人第一负责制,通过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完善风险防控动态管理机制、制定食品安全风险清单等举措,全面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作用,严格落实“晨检”“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
(一)全面排查清理
开学前应对食堂进行全面彻底的卫生清扫和设备设施检查,确保环境整洁、餐具炊具清洗消毒到位、“三防”(防鼠、防蝇、防尘)设施完好、设备运行正常。及时清理过期、变质食材,做好原料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
(二)规范加工制作
严格遵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确保食物烧熟煮透,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加工,防止交叉污染。严禁加工制作冷荤类、生食类、裱花蛋糕等高风险食品。
(三)加强人员管理
所有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工作期间需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并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诺如病毒防控培训。严格执行晨检制度,患有发热、腹泻、呕吐等病症或皮肤有伤口感染的员工,应立即调离岗位并及时就医。
(四)强化源头管控
严格核查供应商资质,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合作方,确保米、面、油、肉、蛋、奶等食材来源可追溯,严禁采购“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及不合格原料。对每批次食材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合格证明等进行核对,感官检查发现异味、霉变、质地异常的,一律拒收并做好记录。严格食品添加剂管理,做好报备、采购验收及领用使用记录。
(五)严格餐具洗消管理
配齐配全与供餐人数相匹配的清洗消毒设施设备,建立健全维护保养制度,确保正常运行。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分别符合GB 1493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洗涤剂》和GB 14930.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剂》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清洗后的餐用具必须使用清水漂洗干净,无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残留。使用热力消毒时,餐用具摆放不能过于紧密,消毒后的餐饮具及时放入专用的密闭保洁设施内。
(六)加强环境管理
分类存放食品,米、面等密封防潮、离地离墙存放,定期检查是否霉变、生虫;易腐食材(肉类、乳制品、蔬菜水果等)放入冷藏/冷冻设备,及时清理过期、变质食材。每日清洁消毒加工区域、就餐场所等,重点清理垃圾桶周边、排水沟等卫生死角。
二、 高度警惕诺如病毒,科学有效做好预防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样,易在校园等集体场所引起聚集性疫情。一是注意个人卫生。师生员工要勤洗手,尤其是在就餐前、如厕后,务必按照“七步洗手法”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二是确保食品安全。不饮用生水,食物(尤其是贝类等海产品)必须彻底煮熟。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三是加强环境消毒。对食堂、卫生间、教室、走廊等公共区域和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四是及时报告隔离。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疑似诺如病毒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报告学校,按要求进行隔离,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方可返校(岗),避免带病上课或工作。
三、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提升自我防护意识
广大学生及家长要积极参与食品安全与健康防护。尽量在校内食堂就餐,如需外出就餐或网络订餐,应选择证照齐全、环境卫生良好的商家。不购买、不食用“三无”(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和不熟悉的野生菌类、野菜等。按需取餐,杜绝浪费。注意膳食营养均衡,适量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如发现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可及时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校园食品安全无小事,健康防护靠大家。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守护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供稿:餐饮科 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