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突然躺地大哭、乱扔玩具、甚至咬人……先别崩溃,这些行为不是“熊”,而是孩子在用情绪说:“妈妈,救救我!”
孩子的行为背后都藏着一个正向动机,孩子看起来就像是个凶猛的小兽,但其实他内心是很无助的,他不知道怎么办,只好发脾气。
3到10岁是心智成长的关键期,要从日常小事出发,教孩子面对困难,面对任何情景的时候,都能智慧地应对。
分享一套最近特别喜欢的心理成长绘本,由法国蒙台梭利之称的多尔托博士打造,一共20册147个常见生活场景,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力和社交能力。这套书适合5-9岁。
《法国儿童心理成长系列》
这套书一经上市就获得了前央视主持人周洲老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导李甦等一众大咖联合推荐,而且上市第二天就获得加印,那么它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
01
“我们”的力量
是绝对不容小觑的
《法国儿童心理成长系列》有一个很打动人的点,就是它说:“我们”,用这样的语气说出来,没有把孩子排除出去。
我们要跟孩子站在一起面对问题,不是要跟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我们”,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情绪,每个人都有愤怒的情绪,都是可以接受的,都是可以理解的,然后作者会告诉你:
“我感觉生气的时候,身体里仿佛有什么东西快要爆炸了,只想捶足顿胸、大喊大叫,真的和大猩猩发怒时一样。”
作者把孩子和这头愤怒的大猩猩分开,也就是把孩子和愤怒的情绪分开,很好地满足孩子的自尊。你愤怒了,不羞愧,为什么?因为不仅你会愤怒,你的姐姐也会愤怒,你的姐姐愤怒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大老虎。
她没有让孩子去抗拒“愤怒”这头大猩猩,而是看见孩子的情绪,并接纳孩子的情绪。不得不说,作者多尔托真的很熟知孩童的心理,这样的笔触不是所有人都能写出来的。
如果她说“我愤怒,但我要平息怒火”孩子会接受么?不会。她会让孩子分清楚,情绪有的时候就像是大猩猩,像老虎一样在我的身体里,但并不意味着我是大猩猩,是大老虎。所以我要把大老虎大猩猩请出去。
《生气了,可以大喊大叫吗?》
我们怎么去让大老虎和大猩猩出去?
要找个角落一个人静一静,等自己冷静下来,偶尔发点小火不是什么坏事,等平静下来找爸爸妈妈聊一聊,让家人互相理解。
类似的情绪包括愤怒、恐惧、害怕、紧张、难过……总共8种情绪,这套绘本都有讲到,都是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情绪小问题。
02
和孩子说话
请多讲有逻辑的大道理
讲真,作为家长,我和孩子聊天时候最深切的体会就是,每次讲道理其实就是将一脑袋浆糊倒给孩子。我自己那点浅薄的见识,逻辑混乱的话当作道理教给孩子,然后复制粘贴把孩子变成逻辑混乱的人……
法国获得过国家骑士勋章的多尔托,有着法国蒙台梭利之称的著名的教育家,著名的心理学家。她用这样一套书告诉我们:
“只讲事实,和自己真实体验,才是逻辑干净,于人有益的。”
最关键的是这道理是有逻辑可依的,且是和孩子共情的。
在《可以开灯睡觉么?》一书中,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说的。她说:害怕,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一种重要的情绪,爸爸妈妈害怕我们受伤,也会有害怕的情绪。这是“是什么”。
有哪些表现呢?每当夜晚降临,屋里屋外都黑漆漆的,所有的东西仿佛都变得和白天不一样了,哪怕一个影子都变得吓人。
《我怕黑,可以开着灯睡觉吗?》
我们害怕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把电灯来回多开关几次,这样你能看清楚,其实每一样东西在亮光下和黑暗中都是一样的。
或者你可以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牵着你的手去害怕的地方看一看,和父母谈谈,谈谈心里的感受。
二十本,每一本都这样。二十本,八本讲情绪,十二本讲社交,每一本独立的主题下分成“是什么”和“怎么做”,用简单明了的逻辑告诉孩子非虚构的道理。
为什么说这套书是孩子的心理自助手册,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羞愧的时候,开始讨厌自己,脸红、想哭,只想赶快消失;我们嫉妒的时候,总希望朋友只和自己玩;我们因为害羞,不敢说话,只想自己静静地待着……
看见情绪、接受情绪并疏导情绪,每一本小书都在重复这个流程。
这样一套书,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无疑有着巨大的帮助。所以,如果你还在为孩子的情绪问题而烦恼,不妨试试这套书,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03
靠谱的性教育、安全教育,
从这套绘本开始!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4岁以上了,其实是时候给他讲讲隐私部位的事了。可能爸爸妈妈们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聊这个事情,觉得有点羞耻,但是你必须得聊。
你可以拿着书去讲、去聊。安全的问题只有0和1,当这个事情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你会觉得离我们有点远,但是当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对整个家庭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家长必须跟孩子去讲讲隐私保护这个话题,因为我们都做不到7*24小时的贴身保护。
《别摸我!》告诉孩子们:当一个大人凑近你,盯着你看或者摸你的身体,你就必须远离这个人,不要再和他单独待在一起。
当你一个人走在街上,或者在公园里玩的时候,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或糖果,更不能跟着他上车或者回家。在爸爸妈妈或者照看你的大人同意之前,永远不要跟其他人走,就算是认识的人也不行。
《别摸我!》
安全教育和性教育一样重要。
《看不见的暴力》讲了校园霸凌的情境,比如说别人给孩子起外号,“小鹏子”“小土豆”“矮冬瓜”,然后孩子一生气,对方就说这只是个玩笑而已,你怎么连玩笑都开不起,小气鬼。
这种让孩子觉得被冒犯的话,这就是霸凌。语言霸凌也是一种霸凌,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叫“当你受到霸凌的时候,错的人不是你,是给你施加霸凌的人。
有时候小朋友会被同学PUA,他们会觉得,我是不是就是小气鬼。这个时候你要知道你不是小气鬼,这话让你生气了,你就要告诉他,我现在很生气,你不要这么叫我。
我最近的案头书:《法国儿童心理成长系列》
-写在最后-
每当带娃崩溃时,我就想到最近看到的一句话,挺触动我的:
我如此担心着,并保护着孩子们黄金的童年。但到头来我发现,人生这条路,该吃的苦,都不会少吃一点。
让吃过的苦,变成成长的催化剂,其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但心理咨询的书那么多,我们看哪本都不如让孩子自己慢慢成长。
正如这套书告诉我们的那样——以解决问题的眼光看待情绪,我们的孩子才会成长为坚强有韧性的人,才会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娃突然躺地大哭、乱扔玩具、甚至咬人……先别崩溃,这些行为不是“熊”,而是孩子在用情绪说:“妈妈,救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