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受邀来校,为衡水中学的教师团队带来了聚焦前沿教育理念的专题报告《如何基于STEM设计跨学科课程》,为学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培育创新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王素主任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的原所长,还担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学与工程教育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长期以来,她致力于未来学校、STEM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与课题,其研究成果多次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关键参考。
报告中,王素主任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高中开展STEM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国家战略层面,STEM教育呼应了我国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从高考命题趋势来看,近年来高考对学生综合素养与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日益凸显,STEM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适应这一变化;而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STEM教育通过整合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等学科知识,以项目式、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培养未来各领域的领军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环节,王素主任结合大量国内外成功案例,为老师们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指南。她指出,STEM课程设计要紧密围绕现实问题,以真实情境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例如美国某学校的“地球飞船”项目,学生通过设计并发射气象气球,综合运用物理、天文、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深度融合与能力的进阶。同时,王素主任还强调了STEM课程与现有高中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将跨学科理念融入传统学科教学,如在物理课程中引入工程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关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课时安排难题,王素主任给出了针对性建议。她提出,可以通过整合现有课程资源、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如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时间开展STEM项目,既保证STEM教育的课时需求,又避免对现有课程体系造成过大冲击。同时,学校可以探索长短课结合、集中授课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项目规划、实践操作与成果展示。
作为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衡水中学始终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此次引入STEM教育理念,是学校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又一次积极尝试。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STEM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讨与教学实践活动,尝试开发具有衡中特色的STEM课程体系,将跨学科学习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