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 涉及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社会工作的基本领域。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
1、联系实际,论述个案社会工作中的任务中心模式及其实务方法。
任务中心模式由波尔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任务中心模式认为,社会个案工作应该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效率和效果。
任务中心模式的问题解决过程有五个阶段:
(1)问题探索。运用行为治疗的方法探讨案主关心的问题、确定问题、清楚地定义问题并排出问题的优先次序。
(2)协议。确定问题属于哪一种后与案主协商出一个改变的目标。
(3)工作者与案主共同制定出具体的目标。
(4)迈向目标,完成任务
(5)结束。这时要回顾已经取得的成就,
任务中心模式工作阶段中的步骤与方法:
(1)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阶段。要列出案主关心的问题,解释任务中心模式,确定目标问题。
(2)阐述目标及要完成的任务。要让案主自己思考任务及可能的效果,工作者则要提供问题解决的手段并支持案主履行任务。
(3)结束阶段。在工作快要结束时,工作者应该与案主讨论结束工作接触的可能效果。要与案主一起回顾重要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并帮助案主确定进一步工作的领域。
2、联系实际,论述小组社会工作中组织会议的技巧及小组工作者的角色。
小组社会工作中组织会议的技巧主要包括:
(1)形成良好的开始。要促进成员之间的认识,要介绍清楚会议的目标与步骤,可以根据成员意见修订议程
(2)把握讨论的进程。小组工作者要注意把握主题,帮助小组成员遵照会议议程和关注讨论的话题,不能转移话题。要收集信息帮助成员更好投入讨论。
(3)做好总结。要对各种零碎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要帮助小组成员把精力放在特别重要的话题上,使讨论更有效果。
(4)完善的结尾。要控制讨论的时间,使每一个议题都能得到充分讨论,不至于匆忙下结论。
小组工作者在小组会议中的角色主要包括:
(1)示范者。以身作则。向小组成员示范他所希望的行为。
(2)促进内者。即要鼓励小组成员的参与,促进小组成员自己解决问题。
(3)调解人。即在讨论中保持中立,帮助成员澄清问题,引导他们理智作出决定。
(4)支持者。支持小组成员已经取得共识的解决问题的计划,促进他们有信心地完成计划。
3、联系实际,论述小组社会工作的三大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其理论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因此,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的途径来实现。这种模式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这种模式利用小组过程发展小组成员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社会变迁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并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治疗模式。它以行为修正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关注个人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矫正,强调通过小组来治疗个人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问题。其中,小组是进行治疗的媒介,社工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在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过程中,增进自我认识,实现行为的转变。
(3)互动模式。其理论基础是系统论和场论,它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它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希望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目的。这里,小组被看作是一个互助的系统,在小组中成员依靠其他成员作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自己潜能和建立信心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