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去上海车展,本来没抱太大期待,心想传统车企无非就是摆摆新车,吹吹动力参数呗。结果一进宝马展台,直接被打脸 —— 你敢信吗?我跟车里的语音助手聊了五分钟,居然没发现它是个 AI!
当时我指着中控屏上一个背宝剑的小人图标问它啥意思,本来以为会得到那种机械的 “请参考用户手册第 X 页” 的回答,结果它特自然地说:“这是提醒您系安全带呢,安全第一,咱先把带子扣好再聊别的呗。” 我当时就愣了,这语气,比 4S 店销售还接地气。后来才知道,这是宝马跟阿里合作的 AI 智能体,叫什么 “用车专家”,据说分析了好几百万中国车主的数据,难怪说话这么懂中国人的脾气。
说实话,以前我也觉得传统车企搞智能就是赶时髦,装个大屏、整个语音控制就敢叫智能汽车了。直到这次体验了宝马那个新世代车型的座舱,才发现是我想简单了。它那个 3D HUD 直接把导航信息投在前挡风上,跟实景叠在一块儿,连我这种路痴都能一眼看明白该往哪儿拐。最绝的是方向盘上的按键,按一下就能切换驾驶模式,不用低头在屏幕上戳来戳去 —— 你说这细节,要是没琢磨透开车人的习惯,能做出来吗?
哦对了,还有个更厉害的 “出行伴侣” 功能。我当时随口说了句 “想从北京去阿那亚,中间想停个景点,还不想走高速,再帮我找家好吃的当地馆子”,你猜怎么着?它居然真的把路线、景点推荐、餐厅评分全给整出来了,连当天的天气都提醒了。我旁边一个大叔还跟我吐槽:“这比我家那口子还会安排行程,以后出门都不用做攻略了。”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背后是阿里的大语言模型在撑腰,难怪处理复杂指令这么溜。
说到驾驶辅助,我以前总觉得这玩意儿就是个花架子,尤其是在咱们中国的马路上,电动车乱窜、行人横穿马路的,AI 能应付得来吗?结果宝马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专门跟 Momenta 合作,针对中国路况做了优化,连小区里突然窜出来的宠物狗都能识别到。有个演示视频我印象特别深,在胡同里会车的时候,系统居然能预判对面来车的意图,提前减速让行,比我自己开车还稳当。
不过最让我意外的,是宝马对数据安全的态度。现在很多车企都在抢用户数据,恨不得把你每天开了多少公里、听了什么歌都记下来。但宝马居然说,所有驾驶数据都在国内处理,还会脱敏处理,不会把个人信息泄露出去。这点我觉得挺难得的,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行车轨迹被人盯着看。
想起去年跟朋友聊智能汽车,他还说 “买智能车就得选新势力,传统车企不懂互联网思维”。现在看来,这话得改改了。宝马这种玩了几十年机械的车企,一旦认真搞起 AI 来,还真有点 “降维打击” 的意思 —— 它知道开车最本质的还是安全和操控,AI 只是辅助,不是替你开车。不像有些新势力,把车搞得跟游戏机似的,花里胡哨的功能一大堆,真到复杂路况就歇菜。
对了,你们有没有试过那种 “人工智障” 语音助手?就是你说 “打开空调”,它问 “你要打开空调多少度”,你说 “24 度”,它又问 “你确定要打开空调 24 度吗”—— 能把人逼疯!但宝马这个 AI,你哪怕说 “有点热”,它都能直接把温度调到合适的度数,还会问你 “要不要同时开外循环?外面空气挺好的”。这种默契,不是光靠堆砌技术就能做到的,得真的懂用户才行。
现在想想,以前觉得传统车企不懂智能,其实是一种偏见。就像宝马,人家把二十多年的驾驶经验和 AI 结合起来,造出的车既有科技感,又不失驾驶乐趣。这种 “老炮儿玩新活” 的感觉,反而比纯新势力更让人放心。毕竟开车不是玩科技秀,安全、好开才是硬道理,你们说对不?
最后跟大家说个小秘密,我已经预约了新世代车型的试驾,据说那套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拥堵路段能自动跟车、自动变道,比自己开轻松多了。等我试驾完,再跟大家好好聊聊实际体验。你们要是对宝马的 AI 功能有啥想问的,或者觉得传统车企搞智能还有哪些痛点,都可以在评论区跟我唠唠,咱一起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