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奖学金,真的涨了!
一年前,财政部、教育部等印发了《关于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高等教育阶段奖助学金力度加大——名额翻倍、标准提高。
从2024年起,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硕士生由3.5万名增加到7万名,博士生由1万名增加到2万名。从2025年起,中央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硕士生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博士生由每生每年10000元提高到12000元。
时隔一年,哪些高校已经开始实施新的奖学金政策?今年的新生能否赶上“这波好运”?
软科(ID:zuihaodaxue)梳理了部分高校2024年和2025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发现华南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在调整前奖学金金额就已经上万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等奖学金涨1000元,二等涨200元,都实现了小幅度增长。首都经贸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各等级的学业奖学金上涨金额相同,分别是1000元、2000元、2000元。涨幅最大的是华南师范大学,一等奖学金涨2000元,二等涨3000元,三等涨4000元,三等奖学金涨幅高达400%,生均由5400元提升至6400元。
对于研究生来说,奖学金是重要的生活来源之一,《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额度调整研究》一文显示,近5年我国各地经济水平迅猛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资助标准并未相应提高。
尤其是近年来研究生学费也在同步增长,其中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是学费上调的“重灾区,法学、文学、工学等门类下的专业皆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例如某C9高校金融、税务、应用统计全日制专硕的学费总额,从去年的21.8万涨到25.8万,涨幅达到18%。某东部211的翻译专硕学费则从千元迈入万元,由23年8000元/年上涨至今年的25000元/年。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光电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等工学类专业也集体迎来学费“涨价”,其中某985高校的电子信息专硕涨幅最大,三年的总学费由4.5万升为9万……奖学金金额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学生的生活压力,保障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目前,我国构建了“奖、助、贷、免、勤、补、减”多元政策体系,覆盖高等教育所有教育层次、培养单位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相较于其它奖助类型,学业奖学金覆盖面广,通常依据学习成绩进行评定,是大部分研究生都能够拿到的一类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是在各高校制定出相应的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由各二级学院制定得出。因此,不同高校、不同学院之间学业奖学金的评定标准、奖学金覆盖比例也各不相同。
奖学金金额变动的同时,各等级奖学金的覆盖比例也在今年进行了一定调整。以涨幅最高的华南师范大学为例,硕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的比例由40%调整为10%,二等由40%变为30%,三等由原来的20%扩大到60%。四川外国语大学的的一等学业奖学金占比由30%调整为20%,三等学业奖学金占比由20%调整为30%……三等奖学金的比例大幅提高。
不过,也有不少学校针对在籍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现了“学业奖学金全覆盖”,为研究生的读研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基本保障。
温州大学在2025年的硕士研究生奖助政策中表示,新入学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文科类研究生每年可获得奖助学金不少于14500元,理工科研究生每年不少于16000元,为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提供不少于6000元/年的学业奖学金,新生学业奖学金100%覆盖具有中国国籍、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
广州大学孟卫青教授曾在论文《研究生奖助体系设计的理念、模式与策略》中表示,一个成熟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应具有多元的奖助目标,综合多种奖助方式,使各类奖助资源附带不同奖助条件及标准,流向不同类别的奖助群体。
除了学业奖学金外,许多高校设置科研创新类奖学金,以研究生在科研和学术创新上的成果等为奖评指标,引导研究生更加重视科研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据不同学科特色设置专项奖学金,为不同学科领域的同学提供激励与支持。例如在仪器研制、装备工程化、仪器技术、电子学等方面做出较大成果的可以参评国仪工匠奖学金。在纳米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做出较高水平创新科研成果的可以参评牛津仪器明日之星奖学金。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教育经费要花在紧要处。学校各种出于激励研究生们的目的而设立的奖学金,奖学金标准的提高,不仅是为了让高校资源的调配更加公平、高效,能够持续、长久地发展,让研究生没有“后顾之忧”,更体现了国家“求贤若渴”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决心。
研究生是科研领域的生力军,是蕴藏着无限可能的幼苗。期待着他们不断激发潜能,奔向闪光的未来,成为科研大国的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