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SEPTEMBER
金秋九月 桃李花开
HAPPYTEACHER'S DAY
感恩·教师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们以知识浇灌未来,
用奉献点亮心灵。
每一句教导,每一次鼓励,
都在塑造着社会的明天。
自1985年确立以来,
9月10日已成为我们共同感念师恩的日子。
但尊师重教的传统,
早已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中。
让我们一起回溯时光,
探寻教师节的渊源与演变。
古礼尊师 节敬传情
2025·HAPPY TEACHER'S DAY
(《孔子圣迹图》局部。资料图)
在古代,“教师节"有多种形式存在。虽然古代的官方并没有规定哪天是教师节,但尊师传统深入人心,民间自发出了多个教师节。
首先,古代文化重视特定节令,例如端午节、中秋节和年节,这些节日常常被用来感谢教育工作者。其次,人们也会纪念孔子的诞辰日,将这一天作为教育纪念日。因此古代教师节分很多种:特定节令、塾师生日和孔子诞辰等等。
“三节两寿”这个成语就表达了古人在特定节日对于老师表达敬意的旧俗。“三节”是指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两寿”是指孔子的诞辰和私塾老师的生日。在很多地方,“教师节”最重视的是三节两寿:学生们都会向塾师致送银钱或者礼物,这被称之为“节敬”、“节仪”。
教诲如春风
感
恩
师恩深似海
民初倡议 节日起源
2025·HAPPY TEACHER'S DAY
(1931年提倡成立“双六”教师节的报道)
1931年,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发起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也被称为“双六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增进教师修养三项目标。在全国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1938年8月8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正式决定把孔子诞辰日8月27日定为教师节,将教师节庆祝活动仪式化。
教诲如春风
感
恩
师恩深似海
新时代立 尊师重教
2025·HAPPY TEACHER'S DAY
(1985年9月10日,北师大学生打出了“教师万岁”的横幅)
现代教师节的确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工作者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和全国教育工会主席吴玉章发表书面讲话,宣布废除国民党时代的“八二七”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二为一。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无法体现教师节的自身特点,全国大多数人只知道“五一”劳动节,而不知道“五一”教师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界得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全国上下尊重知识、重视教育蔚然成风,教师日益受到社会尊敬。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这年9月10日,全国各地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迎接教师节。国家主席李先念发出《致全国教师的信》,勉励教师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节的意义也在不断深化。每年教师节的主题,都是社会对于教育和教师的最新理解和期许。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庆祝第41个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今年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通知要求加大宣传选树力度,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厚植优师强师根基,推动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出尊师惠师举措,提高教师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学校将紧扣本届教师节主题,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深化铸魂强师,强化使命担当;营造浓厚氛围,弘扬尊师风尚;注重人文关怀,丰富惠师服务,进一步彰显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时代风貌。
教诲如春风
感
恩
师恩深似海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
更是灵魂的唤醒、国家的基石。
我们致敬所有坚守讲台、默默耕耘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