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有些孩子的青春期是场猝不及防的暴雨,而我家孩子的叛逆,更像烧不尽的野火,把整个家烧得焦头烂额。
孩子初一那会儿,正赶上叛逆期。一个周一的下午,班主任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去学校一趟。我一路急火火赶到学校,老师眉头拧成一个结:“你家孩子,周一早上来,作业又没写完,上课眼皮直打架,叫起来回答问题,站着都能睡过去!这种情况,不是一次两次了。照我的经验,这怕不是趁你们睡着了,通宵打游戏吧?!”
回家一问,孩子倒没抵赖,全招了:等我们熄灯“熟睡”,他用布条把门缝堵得严严实实,自以为万无一失,便在游戏世界里“纵横驰骋”,直玩到天边泛白。最后筋疲力尽,才胡乱睡个把小时。那一刻,我真是怒火攻心!为了他学习、护他眼睛,花八千多元买的崭新大屏iPad,竟成了他“走火入魔”的帮凶!我厉声命令他立刻交出平板。初一的孩子,死死把iPad搂在怀里,像护着命根子,死活不肯撒手。还没等我动手,旁边的姥爷早已按捺不住,仗着身高和气场,一把将平板硬生生从他怀里夺了出来。“你这样下去,游戏会毁了你!”
“还给我!还-给-我-!”孩子瞬间像被激怒的小兽,双眼赤红,喉咙里爆发出嘶哑的咆哮,攥紧拳头就扑过来要抢。我们当然死死拦住。他眼见无望,竟彻底“躺平”,公然叫板:“不给平板?行!作业不写,学也不上!饭也不吃!”字字句句,都是扎向父母的刀。原来叛逆期的孩子,带着最锋利的棱角,专挑最亲的人下手。
我极少对孩子动手,除非触碰底线。一次是他幼时乱跑差点走丢,一次是不打招呼拿姥爷的钱买玩具。可面对他这油盐不进、自毁前程的架势,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我抄起棍子就朝他屁股抽去!十一二岁的少年,竟会躲闪、反抗,死死攥住棍子不让我打下去。那时候我才明白,父母的拳头打在孩子身上,疼的却是自己的心,可除了愤怒和无力,我竟找不到其他出路。
那段时间,家里活脱脱成了“人间炼狱”。然而打那以后,白天,孩子铁了心拒绝上学,打骂无效,也不吃饭,双眼无神呆坐在椅子上,啥都不干。我无法,只得请假在家守着。夜里,心还是放不下,悄悄推开他的房门,借着客厅微光一瞥——床上竟空空如也!心猛地一沉,这么晚也没听到大门响,他应该没出去。但小小的房间能藏哪去了呢?衣柜、角落……疯了一样四处翻找。鬼使神差地弯腰看向床底——那一幕,让我浑身冰凉,头皮发麻:他竟蜷缩在最里面的阴暗角落,一声不吭,像个受伤的小动物躲进了自己的洞穴。任我怎么喊,就是不肯出来!
当时家里气氛极度压抑,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在无限煎熬中,好不容易送走了暑假,迎来了九月。
那天我正在上班,突然接到新任班主任胡老师的电话,叫我去学校。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赶到学校时,眼前的一幕让我呼吸骤然一紧——胡老师坐在椅子上,面前站着低头沉默的孩子,而她手里,攥着一部旧手机。“孩子偷偷攒钱买了这部手机,上课的时候玩,被我发现了。”胡老师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没有责备,“我问过他,钱是怎么来的?他说,每天午休的时候,帮同学去校外买水买零食,同学们过意不去,给他跑腿费,一块两块地攒,攒了两个月才买到这部手机。”老师的话,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他是这样攒钱的。
我当时又气又心疼,气孩子屡教不改,疼他为了玩游戏,在三十六七摄氏度的大太阳下跑前跑后。没等我开口,胡老师先站了起来,她看着孩子,眼睛里满是痛心:“你知道吗?好几次我看见你跑着去买水,汗顺着你的下巴往下滴,衣服都湿透了,我心里特别难受。”胡老师的声音带着气愤,原本温柔的眉眼此刻写满了痛心,“我知道你喜欢玩游戏,你知不知道,你爷爷奶奶那么大岁数了,每次给我打电话,都问你最近有没有进步;你妈妈眼睛刚做过手术,还经常熬夜工作写材料;你对得起我每天给你补课到天黑吗?你这样作践自己,辜负所有人的信任,到底图什么?”
她说着,情绪越来越激动,眼泪夺眶而出,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鼻涕也跟着流了出来,糊在鼻尖和嘴角。她顾不上去擦,只是死死盯着孩子,胸口因为急促的呼吸而起伏着,手里的旧手机被攥得更紧,指节泛出青白,仿佛要将所有的焦急与痛心都揉进掌心。
胡老师深吸一口气,声音里的激动稍稍平复。她轻轻松开旧手机,目光落在孩子低垂的头顶:“你能想到用跑腿的办法攒钱,说明你脑子活、很聪明;这么热的天能坚持跑一趟又一趟,说明你能吃苦、有韧劲,这是你身上最宝贵的‘素质’啊!你要是把这份聪明和能吃苦的劲用在学习上,你一定会是我们班上的一匹黑马。等你考上理想的高中,老师说话算话,陪你玩半天都行,咱们一起打一局你喜欢的游戏都可以。但现在不行,现在你得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啊!”
孩子站在那里,肩膀微微颤抖,头埋得更低了。过了很久,他才慢慢抬起头,眼睛通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声音沙哑地说:“胡老师,我错了。妈妈,对不起。”
从那以后,孩子像变了个人。上课的时候,他不再趴着睡觉,而是坐得笔直;遇到不懂的题,他会主动去办公室问胡老师。刚开始,他还是会忍不住走神,胡老师就把他调到教室后面,自己搬个凳子坐在他后面,只要他一分神,就用圆珠笔戳他的后背。孩子后来跟我说,每次被戳的时候,他都觉得心里暖暖的,因为他知道,胡老师在盯着他,在盼着他好。
渐渐地,孩子学会了专注,上课笔记也开始用五颜六色的笔标注重点。到了初三第一学期,孩子期中考试成绩就从倒数前进到班级中等位置,到了寒假期末考试又跃升到班级前二十,他甚至还能主动帮班里的同学补习数学。
胡老师的班里有块“星光积分榜”,贴在教室后墙上:红色的星星代表公益服务,蓝色的星星代表体育突破,金色的星星代表品德闪光点。每周五的班会,她都会站在积分榜前,一个个念出同学们的名字:“某某同学打扫走廊,加一颗红星;某某同学参加运动会,虽然没拿名次,但坚持跑完了全程,加一颗蓝星;某某同学捡到同学的饭卡,主动还回去,加一颗金星……”期末,这些星星能兑换“素质成长勋章”。我看到班级群里的照片:孩子们举着奶茶,我家孩子站在中间,笑得格外开心,那笑容里,满是久违的阳光。他后来跟我说:“胡老师让我们明白,帮同学讲题是素质,跑3000米不放弃是素质,捡到东西还回去也是素质。”那种被认可的骄傲,是多少考试分数都换不来的。
到了初三下学期,孩子更加努力。每天早上五点半不用人喊,自己就起床背书,晚上学到十一二点,都要赶着睡觉。遇到难题的时候,他不仅会问胡老师,还会去问其他班的老师。时间长了,连隔壁班的数学老师都认识他了,每次见到他,都会笑着说:“二班的‘问题大王’又来了?快进来。”只要有时间,老师们都会耐心解答,有时还会给孩子一些小零食,鼓励他坚持下去。
中考成绩出来那天晚上,孩子看着电脑上的690分,兴奋地大喊:“妈妈!我做到了!”我的眼泪瞬间决堤,当我打电话和胡老师报告这个好消息时,电话那端的她,声音也哽咽了。那不仅仅是一个分数,更是一个孩子重生的证明,是一位老师用真心浇灌出的果实。
如今孩子上了高中,会主动买菜做饭,会用压岁钱给亲人买礼物,每年过年都要去看望胡老师,“除了你们,老师是真心想让我好的人。”他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而我,也常常会想起那个深秋的下午,胡老师哭得鼻涕吹起泡泡的样子。那不是狼狈,而是一个师者最真挚、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