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知名媒体人 赵刚
今天,2025年9月11日,特别高兴,我促成UWEE集团与中国出版集团就我的新书《留学还有用吗?》合作出版而签约,我的“留学三部曲”闭环之作的问世进程正式提速。
前些天,与一位关注我公众号文章多年的家长朋友交流,我坦言,自己不是网红,又在一个小众的国际教育圈子工作,每次出书都非常艰难。构思、写作、谈出版、促合作、拉赞助、跑销路,按北京话讲,每次都是“全活儿”。感觉有点像电影《戏台》的上映过程:像卖艺一样费劲,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我不善于经营关系,于是习惯了在纯市场环境中去选择和被选择。留学海归又怎么样,照样要经受市场的考验,留学红利吃完了,职场转型还没有完成,而我的后半生的命运已经在不耐烦地敲门了。
这一切就是我谱写的属于我自己的《第五交响曲》!一个精神自由、财务不自由的不成功的老留学生,为了生存,为了深爱的工作、生活、家庭,很可能要劳作一生。
“笔耕不辍”是一些朋友送给我的溢美之词,而对我而言,这是我钟爱的生存方式。
竟仍有人为我的文字、短视频、演讲、直播买单,我已经很幸运了。不知道明天是否还会有这样的待遇?显然,在体味快感的同时,我也只好为随时枯竭的需求而不断奔走,谁让我处在国际教育行业的低潮期呢。
以前我曾多次说,“等我的商业模式稳定下来,我就可以专心写作了。”实践告诉我:错!没有可能。永远是自己主动去找客户,同时在干“全活儿”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写作。
成不了大作家,就只能事必躬亲。不过,成不了大人物,才能相对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网络时代,人微言轻是福。
即便如此,第三次写留学题材的书还是遇到贵人相助:
UWEE集团执行总裁燕总2025年初就与我单独沟通,表达协助出书的意愿;联合国翻译业务供应商马总得到消息后,帮我梳理出版领域的流程;二三十年的好朋友卫东亲自帮我咨询中华出版促进会,寻找进校园的渠道;中国出版集团下属出版机构的刘副社长帮我深度操作,搭建高端平台。
非常感谢Kaplan国际教育集团中国区王总、Tracy,英国奥斯汀公学韩副校长,优诺国际教育集团创始人张总等为我的新书提供了经济上的资助。
好朋友、中国互联网资深高管高总,还有好朋友、中国教育电视台留学节目编导李总提供的援助、关心和祝福,让我备受鼓舞。
混了这么多年国际教育的圈子,我很珍惜自己的人设。互联网35岁不退休就失业,国际教育的职业历程要长一些,但与无常相伴的节奏是一样的。
前半生辛辛苦苦,后半生难免诚惶诚恐?让自己的品牌嵌入行业的发展轨迹,用作为兴趣爱好的写作、讲座衔接生存方式,以此减少后半生的胆怯、无助。
上一篇:致全院临床教师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