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国际商务(专业学位)
*A-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与鸿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2011-2024年厦门大学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试卷与参考答案【国际商务硕士】
厦门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434
科目名称: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招生类别:国际离务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5分)
1.比较优势理论
2. 规模经济
3.大陆法
4、非关税壁垒
5、共同市场
6.核心竞争力
7.交钥匙工程
8.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二、简答题(共60分。任选其中4题作答,每15分)
1.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5分)
1.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英国古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相对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相对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该理论可以概括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相权取其轻"。
2.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ofseale)或者规模报酬是描述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投入与产出关系的一个概念。它建立在两个重要前提之上:一是公司投入要素的比例不变:二是投入品的价格不变。以此为前提生产函数显示规模报酬递增的结果是平均成本下降,从而我们可以认为规模报酬递增着眼于描述公司短期生产成本的变化。规模经济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含义:静态的规模经济是指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的最佳规模,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生产规模。动态的规模经济是指收益随规模的扩大呈报研递增的趋势,也就是产由的增幅大于投入生产要素的增幅。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是:①分摊到每一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下降:②2随着规模的扩大,专业化分工更细,劳动生产率提高
*B-配套笔记*
海闻《国际贸易》
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
希尔《国际商务》
*C-配套题库*
海闻《国际贸易》
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
希尔《国际商务》
2026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国际商务硕士考研全套资料【2011-2024年厦大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答案+笔记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