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下教资小学科目二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要回答的根本是()。
A. 教育为谁服务
B. 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 什么人应受教育
D.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答案】D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2.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教育对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
B. 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D.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案】C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再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句话出自()。
A.《诗经》
B.《礼记》
C.《春秋》
D.《论语》
【答案】B《礼记》
4. 影响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比例的** 因素是()。
A. 人口的年龄结构
B. 人口的性别结构
C. 人群的阶层构成
D. 人群的地域分布
【答案】A 人口的年龄结构
5. 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位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而不是()。
A. 法定教育
B. 特长教育
C. 公民教育
D. 养成教育
【答案】B 特长教育
6. 某小学开展“不同版本教材对四年级学生数学成绩影响的研究”,由同一位教师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在两个平行班进行
教学实验。这项研究的自变量是()。
A. 教师
B. 学生
C. 成绩
D. 教材
【答案】D 教材
7. 如果春游小学生活动区域飞来一群,为防止学生被蜇伤,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A. 用香甜的食物引走蜜蜂
B. 组织学生赶紧跑步离开
C. 提醒学生保持安静勿动
D. 挥舞手臂或物品赶走蜜蜂
【答案】C 提醒学生保持安静勿动
8. 小明因病休学一年,复课后与班上同学有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的措施,首先要满足其()。
A. 安全感
B. 归属与爱的需要
C. 自尊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B 归属与爱的需要
9. 一年级小亮计算3+2=?通过想象苹果计算出结果,这是什么思维()。
A. 动作思维
B. 形象思维
C. 抽象思维
D. 逻辑思维
【答案】B 形象思维
10. 在学习“儿童” 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的诗句时,小红头脑中形成了儿童在春天的乡村追逐蝴蝶的生动形象。这
属于()。
A. 幻想
B. 创造想象
C. 无意想象
D. 再造想想
【答案】D 再造想想
11. 小华在兴趣** 学会了下象棋,依据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A. 言语信息
B. 动作技能
C. 智慧技能
D. 认知策略
【答案】C 智慧技能
12. 小学生往往活动,注意力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这表明小学生** 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A. 兴奋过程占优势
B. 抑制过程占优势
C. 兴奋— 抑制过程平衡
D. 强度大但灵活性差
【答案】C 兴奋- 抑制过程平衡(多血质)
1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规定,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该课程属于()。
A. 学科课程
B. 核心课程
C. 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D. 跨学科技能性课程
【答案】C 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1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重点提升小学生()。
A.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力
B.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
C.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
D.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力
【答案】C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亲切感
15. 课堂上,小刚扰乱上课秩序,经老师提醒后仍不停止,根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师可以()。
A. 用戒尺打其屁股
B. 责令其到教室外罚站
C. 用戒尺打其手掌
D. 责令其到教室内罚站
【答案】D 责令教室内惩罚
16. 对于课程与教法的关系,有学者认为:是教学的内容,是教学的一个要素。这种观点属于()。
A. 大教学观
B. 大课程观
C. 相互独立观
D. 相互作用观
【答案】A 大教学观
17. 将“教授法” 改成“教学法”,主张“教学做合一” 的教育家是()。
A. 蔡元培
B. 陶行知
C. 徐特立
D. 陈鹤琴
【答案】B 陶行知
18. 我国实行的是三级课程管理,其中,国家课程开发的特点是()。
A. 统一性、基础性、强制性
B. 统一性、基础性、开放性
C. 统一性、灵活性、开放性
D. 基础性、地域性、开放性
【答案】A 统一性、基础性、强制性
19. 采用“自学— 讨论— 启发— 总结— 练习巩固” 程序的叫教学模式是()。
A. 传递— 接受模式
B. 自学— 辅导模式
C. 启发— 探究模式
D. 情境— 陶冶模式
【答案】B 自学- 辅导模式
20. 为了总结教学经验和弥补不足,五年级1 班老师对自己一个学期的作业情况进行了反思和评析,这属于()。
A. 元评价
B. 绝对性评价
C. 过程性评价
D. 差异性评价
【答案】A 元评价
简答题
1、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理念中的“能力为重”。
解折:本题考查课程--《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1)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2)研究小学生,谨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3]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简述小学体育的任务。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2)不断摇高和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股陈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
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莫定坚实的基础。标
(3)运用所学体育理论知识和科学股炼方法,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活动能力。评价自身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以指导自己进行科学锻炼。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碑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顾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3、简述加纳德多元智力理论对树立科学学生观的启示。
(1)尊重智力差异:拥弃“唯分数”认知,认可学生在语言、运动、自然观察等多元智力上的不同优势,相信每个学生都有闪
光点,以独特的眼光看待学生。
(2)践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智力特点设计差异化教学,如给运动智力突出的学生多安排实践活动,挖据其潜能,尊重学生的
个性与特点。
(3)构建多元评价:突破单一学业评价,从合作能力、实践成果、自然探索等多维度评价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看待其成长。
更多真题持续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