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晋云
新学期伊始,运城市一学校因家委会向家长收取每人50元费用用于采购教室饮水机、密码锁及安装监控设备一事引发广泛关注。
有家长指出,饮水和安全本是学校应提供的基本保障,如今却通过家委会变相摊派费用,令人难以接受。更令部分家长担忧的是,此次收费由家委会主导,并在群里发布收款码,以备注孩子姓名的方式收取,如果哪位家长不交,一下就能查出来。类似情况在全国多地曾有发生,如广东佛山某高中家委会募捐超5.7万元用于“学业激励”,最终因舆论关注被责令退款。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7月起施行的《湖南省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已明确指出:学校不得通过家委会违规收取饮水费、教室空调费、安全保卫等相关费用;同时强调,若学校对家委会监管不力导致乱收费,将严肃追究校方责任。尽管该政策出自湖南,但其释放的治理信号具有全国性参考意义。 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家委会本应服务于学生与家长,而非成为变相收费的“中转站”。当“自愿捐款”频繁出现在饮水、监控、班服、教辅等事项上时,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家校权责边界模糊、监管缺位的深层问题。 教育公平不容“拼爹”与“集资”侵蚀。校园内的基本设施保障不应依赖家长众筹,而应回归学校主体责任。唯有明确家委会职能边界,建立透明的资金使用机制,并强化教育主管部门的常态化监督,才能避免“自愿”沦为“被自愿”,真正守护教育的公正与温度。
来源:0359早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