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使人类既能够创造未来,又懂得为何创造未来
今年秋季学期,在各高校的开学典礼上,校(院)领导的开学致辞经常一次次被刷屏。梳理这些致辞的内容,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在向新生提出殷切希望时,也为他们指明奋斗方向。比如,今年有高校领导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们坚持科学和人文相融,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共同滋养下更好地为人、为学、为事。”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实力竞争。对于今天的大学生而言,深刻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并为之而努力,是青春担当的生动体现。然而,拥抱科技教育,并不等于舍弃人文教育。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偏废。
不容回避的是,尚有一些高校或多或少存在“重科技”“轻人文”的现象,这对学生成长不利,对高校发展不利。说到底,教育不仅仅培育某一领域的专才,还要培育更多能够驾驭技术变革、赋予科技以人文温度的创新人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深刻回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非对立关系,而是融为一体的。科学教育引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知道“怎么做”,人文教育则告诉学生“应不应该做”。科技决定我们“跑得多快”,而人文决定我们“跑向何方”。当今之世,做一个有理想的时代新人,既要知道“怎么做”,也要知道“应不应该做”,既要跑得快,更要不偏航。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箴言”,同样适用于当今的教育。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同生共荣,强化协同,实现美美与共,才是正途。正如有学者所称,大学之宗旨在于“育人”而非“制器”,旨在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让学生既有科技素养又有人文精神,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更有用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教育部已就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作出部署。比如,强调“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当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发展,体现在着力打造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实践实训体系、素质拓展体系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全面滋养,既能具备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又能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在青春逐梦路上更有底气、更有后劲。
以此看各高校的开学致辞,便可发现它们潜藏的深远意义。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使人类既能够创造未来,又懂得为何创造未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这两翼的共振,是这个时代的动人交响。当莘莘学子既能解析宇宙的奥秘,又能感悟人文的意境,既懂编码算法的逻辑,又能理解伦理的深意,人类文明才能奔向更璀璨的明天,这也正是高校开学致辞所传递的一大启示。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22日 第02版
作者: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