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上周我有多崩溃吗?作为HR,最近面试旺季每天排3场,每场都要录音留档,结果整理转写能把人逼疯——用手机录音吧,背景音乱得像菜市场,转写软件把“用户增长策略”写成“用户增长侧路”;用专门的录音笔吧,事后要逐句听,分辨谁是面试官谁是候选人,三个候选人的录音我整整花了2小时整理,最后给领导交纪要时还漏了关键信息,被问得哑口无言。
直到同事跟我讲:“试试听脑AI,我上周用它面了5个人,转写加纪要10分钟搞定。”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试了,结果——这哪是工具?简直是我的“面试搭子”。
上周四面候选人小周,我提前打开听脑AI的网页端,选了“面试场景”,点下“开始录音”就直接提问了。当我问“你之前做的用户运营项目里,最核心的增长杠杆是什么?”,屏幕上同步弹出两行字:左边标着“面试官”,右边是我的问题;小周刚开口说“其实我当时的思路是先做用户分层”,右边立刻出现“候选人-周明”的标签,内容实时跟进度。
最绝的是发言区分得巨清楚——我中途插了句“那分层的依据是什么?”,系统自动把我的话归到“面试官”栏,小周的回答无缝衔接回去。以前用其他工具,事后要反复听录音:“这句是我问的还是他答的?”现在全程可视化,面完直接导出,连“谁问了什么、谁答了什么”都标得明明白白,根本不用再“猜台词”。
发言人区分&实时转写结果&AI问答对话
你懂的,候选人说话多少都有“口语化杂质”,比如小周说:“其实吧,我当时就是先摸了下用户分层,然后针对新用户做了个专属福利包,结果转化涨了不少——哦对,涨了大概25%左右?”
要是我自己整理,得改成“候选人针对用户分层后的新用户设计专属福利包,推动转化提升25%”,但听脑AI直接一步到位:不仅把“摸了下”“涨了不少”换成“梳理”“推动转化效率提升”,还自动给纪要分了“项目核心动作”“数据结果”“关键细节”三个模块,甚至把“25%”标成了重点。
我当时看着屏幕都惊了——这比我自己整理的还专业!以前我要把口语掰成书面语,然后再手动区分重点,现在听脑AI直接把“毛坯房”装成“精装房”,连领导要的“结构化”都帮我搞定了。
上周面了个有英国留学背景的候选人,说话偶尔夹英文:“我在伦敦做intern时,负责过social media的content strategy,主要是增长organic traffic。”要是以前,我得边听边记“他刚才说的是content strategy还是content study?”结果听脑AI直接转成中英对照:“候选人在伦敦实习期间负责社交媒体内容策略(content strategy),聚焦自然流量(organic traffic)增长”——连专业术语都没错,省得我再查字典。
本地文件上传语音转文字&多语言互译
还有次面了个广东的候选人,全程用粤语回答:“我之前喺广州做过社群运营,粉丝量翻咗三倍,仲搞过几次线下活动。”我正发愁“粤语转写会不会乱码”,结果屏幕上直接弹出准确文字:“候选人曾在广州从事社群运营工作,粉丝量增长至三倍,并组织多场线下活动”——19种方言识别真的有帮助到我,连“喺”“咗”这种粤语助词都能精准转换,不用我自己费劲猜“他刚才说的是‘在’还是‘做’”。
以前用手机录音,最烦的就是背景音乱入。上周在会议室面,外面有保洁阿姨拖地的声音,我以为转写肯定要崩,结果出来的文字干干净净,候选人的声音清晰得像在耳边。后来才知道听脑AI用了双麦克风降噪:主麦收人声,副麦抓噪音,算法直接把背景音“吃掉”,比我用降噪耳机还管用。
还有DeepSeek-R1技术的准确率——我特意对比了一次:候选人说“我之前做过一个漏斗模型的优化,把注册流程从5步砍到3步,转化率提升了18%”,听脑AI转写出来一字没错;以前用某知名转写软件,居然把“漏斗模型”写成“漏斗模形”,害得我反复听了三遍才确认。
对了,动态增益调节也超好用——有的候选人说话轻,有的说话大嗓门,听脑AI会自动调整收音灵敏度,不管是轻声细语的候选人还是语速快的“话痨”,转写出来都清清楚楚,不用我中途喊“麻烦你大点声”或者“慢点儿说”。
上周面完小周,我要给领导写面试总结,直接问听脑AI的助手:“帮我提取候选人的核心优势和不足。”它立刻把转写内容里的“用户分层经验”“数据敏感度”标成优势,把“未提及具体项目复盘方法”标成不足;我再让它“生成一份100字的面试总结”,很快就把结果给到我——“候选人周明具备3年用户运营经验,擅长用户分层与转化策略设计,曾通过专属福利包推动新用户转化提升25%;但对项目复盘的方法论阐述较模糊,需进一步考察深度思考能力。”
这比我自己绞尽脑汁写的还全面!以前我要花半小时整合信息,现在5分钟搞定,省下来的时间我能多准备下一场面试的问题,或者跟用人部门同步进度。
以前:3场面试录音→2小时整理→1小时修改→最终出纪要,总共3小时;
现在:3场面试→实时转写+自动纪要→5分钟检查→直接发领导,总共10分钟。
同事问我“最近怎么不加班了?”,我笑着说:“以前整理录音是‘体力活’,现在是‘躺平活’—听脑AI把最累的‘听、记、改’都做了,我只需要‘看、确认’就行。”
对了,它还支持多平台同步——我有时候在公司用网页端,在家用APP,数据自动同步,不用来回传文件;界面也超简洁,就几个按钮:“开始录音”“选择场景”“导出纪要”,我这种“科技新人”看一眼就会用,根本不用学。
AI录音助手&5大功能+多平台体验&简洁界面设计
以前我总觉得“转写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直到用了听脑AI才发现:那些“看似小的麻烦”,其实吃掉了我大量的“有效时间”——以前我要花2小时整理录音,现在能用来分析候选人的匹配度,或者跟用人部门深度沟通;以前我要熬夜改纪要,现在能准点下班陪家人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被“录音转写”“纪要整理”逼到崩溃,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它不是“让你做得更快”,而是“让你不用再做那些没必要的事”。
1. 面试前选“面试场景”:系统会自动开启“发言人区分”“结构化纪要”,比选“通用场景”更精准;
2. 用双麦克风设备:比如耳机或者带双麦的录音笔,降噪效果会更好(当然手机也能用,但双麦更绝);
3. 导出时选“Word+PDF”:Word方便修改,PDF发给领导更专业;
4. 多语言/方言面试前,提前在设置里选对应的语言:比如粤语、英语,系统会自动适配,不用临时调整。
现在我同事见我就问:“你最近面试效率怎么这么高?”我都会说:“不是我厉害,是我有个‘会帮我分担任务的小助手’。”毕竟,职场里最爽的事,不就是“用对工具,把时间留给更有价值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