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跨学科融合专题突破
创始人
2025-09-26 10:57:43
0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具有独特育人价值的学科。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有着大量交叉和融合。如:地球的运动(光照图、太阳周日视运动)与立体几何;大气的运动(风、气压、温度与湿度、海气相互作用)与物理学;地质地貌(化学风化、流水溶蚀)与化学;植被土壤与生物学;区域发展与经济学等。试题不管怎么跨学科融合,还是以地理为主,跨学科知识都是为解决地理问题服务的。而且用到的跨学科知识只是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或者常识。

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

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师生共同发展,以物化的学习产品(如各种文本、模型、设计图等)为基本学习成果。

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聚焦真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体现鲜活的实践特征。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包括制订学习目标、选取学习主题和内容、选择学习形式、选定学习场所、开展学习评价等环节,设计时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突出整体效果。

(1)学习目标的制订要以地理知识和方法为基础,以地理学习方 式和过程为支撑,融入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重在利于学生增长知识 见识、提升综合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要求。

(2)学习主题和内容主要选取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 用、家乡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乡村振兴等方面真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设计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3)学习形式要根据学习内容适当选择,如项目式学习、单元式 学习等。主题学习要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

(4)学习场所不局限在校内,要调动相关社会资源,引导学生走 进自然和社会大课堂,提高他们在真实环境下学习多学科知识并运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习评价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水平展开,充分 运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变化及学习成果等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时容量不少于本课程总课时的10%。各地区或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 学习,具体学习活动可以参考附录2中所列出的活动,也可以结合 “内容要求”,充分挖掘本地区的课程资源自主设计。在设计跨学科主 题学习活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框架下,体现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探访“地球之肾”——湿地

湿地通常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工业原料、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作用。湿地公园是以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是中学地理、生物学、数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多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1. 核心任务

在湿地环境中开展野外综合考察,对湿地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地理关联,全面认识湿地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提出保护湿地的措施和建议。

2.学习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

(1)能够从不同的视角聚焦湿地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出开放 性、有价值的问题。

(2)能够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软件,结合“经纬度”内容制作 电子地图,设计和规划合理的考察路径,确定研究区域和问题,并完 成地图知识的学习。

(3)通过实地考察湿地公园,或者利用各种湿地或湿地公园的视 频资料,探究湿地生态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评价湿地公园规划的 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逐步积累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的经验,提高对跨 学科问题的研究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团队协作、调查研究、语言表达等能力, 提高数字素养、创造力,逐步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形成勇 于创新、主动学习的良好品格。

【设计思路】

本学习活动设计思路如图3所示。

3.学习活动实施

【确定任务群】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人类为什么要保护湿地?”这一主 题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由“为什 么做”到“做什么”再到“怎么做”,层层追问,形成问题链,进而 设计若干项解决问题的任务。通过相互衔接、步步深入的若干项任 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推进与实施】

推进与实施是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尝试解决问题的环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脚手架”,以便高 效地推进活动的开展。活动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通过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等多种方式参与活动,使学习活动的方式趋向多元化。

任务一:制作湿地公园电子地图,规划考察路线

学生从小组查找到的或教师提供的湿地公园的建设资料(如景观 桥梁、水体面积、生态道路数量与面积等)中获取有效信息,了解湿 地的基本自然环境;通过网络资源,查找和了解电子地图的用途;运 用制图软件设计图例,在比例尺恰当的地理底图中添加各个景点的经 纬度、相关图片、文字介绍等,形成不同主题的电子地图。通过该任 务,引导学生运用经纬度知识和地图阅读等技能,以及所具备的数字 素养,制作电子地图,设计考察路线,为进一步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做好准备。

任务二:探究湿地功能

观测湿地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实地寻找水的来源并分析其功能,探究湿地在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的作用。

湿地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学生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通过同伴互助、聆听讲解及网络查询等方式,综合运用地理与生物学相关知识,认识动植物的特性,分析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湿地动植物的考察结果,可记录在表1中。

1 湿地动植物考察记录

景点

名称

动物

植物

形成这些特性的原因(分析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名称

特性

名称

特性

通过完成该任务,学生对湿地生态会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感受并认识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等方面的多种功能,充分体会湿地与人类活动的密切相关性。

在任务一和任务二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深入研究其他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湿地生物种群地图——调查湿地环境生物种群,绘制成 图(地理和生物学、数学、信息科技的跨学科融合);湿地定向越 野——将湿地的优良环境与定向运动相结合(地理和体育与健康的跨 学科融合);“湿地与人类的关系”大型活动——开展湿地生态价值学 习、湿地知识问答等活动(地理和生物学、道德与法治的跨学科融 合);“湿地之美”作品展示活动——通过收集和自制的各种作品,展 现和欣赏湿地的景观之美、生物之美、功能之美、艺术之美(地理和美术、语文、生物学的跨学科融合)。

任务三:提出湿地保护建议

学生在了解了湿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上,对在湿地考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保护湿地的建议。例如,可以通过制作模型、写小论文、写推介信、拍摄微视频、绘画、模拟政协提案等活动方式,提出湿地保护建议,并论证其合理性及可行性,为保护湿地献计献策。

【成果展示与交流】

教师为学生搭建成果展示交流的平台。学生通过平台向全班同学展示个人设计,进行解说,并反思其合理性;组内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展开交流,并进行评选。

4.学习活动评价

学习活动评价要以学习目标为依据,以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标准。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开发多种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量表,如选题评价表、活动过程评价表、作品评价表和综合评价表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实现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应伴随整个学习活动过程。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加问题探讨的深度,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最终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2025年高考地理山东卷(地理+生物、化学、物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海水性质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图示意大西洋局部海域的风速、风向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高值区。

8

1)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之一。A、B两海区营养盐含量均较高,但主导因素不同。分别指出导致A、B两海区营养盐含量较高的主导因素。(4分)

2)溶解氧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体中的氧气。图示意该海城沿23°S纬线局部断面溶解氧浓度的垂直变化。说明该断面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低的主要原因。(6分)

9

3)某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全球变暖会导致该海城23°S附近海区信风增强,信风增强可能引起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变化。从信风增强角度,推测该海区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的可能变化,并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A:河流径流汇入/河流注入/河海交汇;(2 分)B:上升流/离岸风导致底层海水上泛/补偿流。(2分)

2)光照弱,底部植物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气少;(2分)与大气接触少,交换弱,溶解氧气少,使溶解氧浓度低;(2分)底部微生物分解大陆架上有机质,呼吸消耗多。(2分)

3)推测一:可能增加。信风增强,底层海水上涌增多,带来更多营养盐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增多;信风增强,对表层海水的混合作用增强,海水通过海-气界面溶解的氧气增多;信风增强,底层冷海水上涌增多,表层水温降低,对氧气的溶解度增大,溶解氧气增多。

推测二:可能减少。信风增强,底层低浓度溶解氧海水上涌,对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进行了稀释,使表层海水溶解氧浓度降低;信风增强,底层海水上涌增多,带来更多营养盐类物质,促进浮游动植物生长,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增多。

推测三:可能不变或者无法确定。仍然从上述分析角度,分析合理即可。(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

(详细解析可在本号内搜索)

2:2024年高考地理广东卷(地理+化学、物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当气温下降,湿度增大时,硫酸钠易发生水合反应形成芒硝(Na2SO4·10H2O),其体积会强烈膨胀;在气温上升、湿度减小时,芒硝又可脱水形成无水硫酸钠(Na2SO4)。上述可逆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四川省仁寿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调查发现,在该县牛角寨山区紫红色砂岩表面及现存唐代石刻雕像表层的裂隙中,存在含有硫酸钠成分的硫酸盐物质。图11示意牛角寨山区及附近区域地质剖面和石刻雕像位置;图12反映2021年8月牛角寨山区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11

12

1)分析图11中甲、乙两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年代特征,并据此判断哪个区域遭受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烈。(8分)

2)根据硫酸钠的可逆反应过程,简述牛角山区砂岩表面的硫酸钠在图12所示三个时段中,分别可能发生的变化过程。(8分)

3)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分析裂隙中硫酸钠的存在对该地石刻雕像表层岩体完整性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甲区域为构造沉降区,易接受沉积;主要为白垩纪和第四纪地层,年代较新;乙区域为构造抬升区,背斜顶部,易受剥蚀;仅有侏罗纪地层,缺失侏罗纪之后的地层,年代较老。

乙区域遭受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烈。

2)时段Ⅰ: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时段Ⅱ:前期(约6:00—11:00),气温持续上升(至最高),相对湿度持续减小(至最低),利于芒硝脱水生成无水硫酸钠;后期(约11:00—17:00),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时段Ⅲ: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3)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和湿度变化较为明显;硫酸钠易发生水合或脱水反应,体积胀、缩反复交替发生;长期作用下,导致裂隙不断扩大,对石刻雕像表层岩体产生风化作用,破坏完整性。

3:2024年高考地理海南卷(地理+物理)

在水平大气分布均匀的甲,乙两地,各选取一个空气柱(下图)。两地由于地面受热不均产生空气运动,图中箭头指示其运动方向。据此完成5-6题。

5.假设空气柱内气流没有水平位移,则图中气压

A.B.C.D.

6.实际情况下,空气在近地面和上空某高度产生辐合或辐散,图中气流在

A.①处辐散B.②处辐散

C.③处辐合D.④处辐散

参考答案:5.D 6.B

4:2024年高考地理海南卷(地理+生物)

碳汇是从大气中清除CO2,碳源是向大气中排放CO2。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内储存碳的载体称为碳库。下图为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虚线框内)碳循环示意图,该系统在碳循环过程中对气候的反应敏感。据此完成13-15题。

13.在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

A.生物光合作用对大气起着碳源作用

B.土壤呼吸对大气起着碳汇作用

C.该系统对大气起着净碳汇作用

D.气温升高土壤碳排放减少

14.据图可知

A.陆地生态系统净固碳量为1.73×109t/a

B.陆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为8.70×109t/a

C.生物净碳量为13.50×109t/a

D.土壤碳排放量为2.97×109t/a

15.在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储量远高于其他碳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生物D.水文

参考答案:13.C 14.A 15.B

5:2022年高考地理山东卷(地理+物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1)下图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箭头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4分)

2)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冷空气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

2)南下的冷空气在较大的气压梯度和狭管效应的共同影响下,快速穿过峡谷,并在下坡过程中不断加速,近地面的风速较大;由于峡谷地势较低,冷空气过峡谷后在下沉过程中自身的增温幅度较小(焚风效应弱),且较大的风速使冷空气在到达N海域之前与下垫面的热量交换较少,增温幅度小,冷气团保持较低温度;冷气团与海水的热力交换使N海域表层水温降低;强离岸风使N海域底部冷海水上泛,表层海水温度降低;上泛的冷海水将下层的营养盐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充足,使N海域海产丰富。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原创 起... 起步28.88万比较克制,进口现代帕里斯帝,2.5T油电混动大三排 遥想当年韩系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上...
美国支持英前首相领导“加沙国际... 据以色列媒体报道,白宫支持一项计划,由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领导加沙地带的临时行政机构,初期不直接涉...
再战25万级市场! 理想i6如... 出品:搜狐汽车 作者:李唯 编辑:马良 25万级市场可以说是各大厂商的必争之地,而理想凭借增程动力的...
后视镜调节要做好!上汽大众售后... 后视镜作为汽车的 “第二双眼”,直接影响驾驶员对后方路况的判断,是减少视野盲区、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部...
刘多不再担任上海市副市长,曾长... 据“上海人大”消息:9月25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趣味性与安全性同步提升,一汽-... 当新能源车型以智能化为标签席卷市场时,燃油车用户却长期面临“车机卡顿、功能滞后”的痛点。2025年9...